文/康 震
北宋王安石以其变法闻名于世,然而,王安石给这个世界的贡献要深远地多。“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是他留给后人的传世名句。而他的别样人生也同样为人称道。
名利只是身外之物
出身官宦之家的王安石,20岁就参加科举,由于表现出众,被主考官列为状元。但宋仁宗终审时,看到王安石在文章里引用了“孺子其朋”的典故,感觉一个黄毛小子竟敢教训自己,心中十分不悦,就将他调换为第四名。面对这一巨大落差,王安石的反应却比别人要平静得多,在他看来,科举只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必经阶段,并不值得天天挂在嘴上。
年仅21岁的王安石自此踏上了仕途,只要他抓住机遇,必定能够青云直上。然而他一连三次放弃机遇,甘任地方官:25岁,他考中馆阁之职,却以经济困难为由推辞了;转眼三年光阴逝去,当朝宰相文彦博亲自向朝廷举荐他,王安石再次以家里人口众多、京城花销大为由,辞官不从;在他31岁这一年,朝廷特许他可直接升任京官,王安石急了,连上四道辞呈,表明害怕别人指责自己沽名钓誉,拒绝了朝廷的任命。
其实,王安石并非厌恶京官,只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京官虽然表面光鲜,却不能有所作为。直到宋神宗继位,他才找到了施展远大抱负的舞台,并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国家变革的重任。
将学习进行到底
喜欢学习,几乎成了王安石的一个“毛病”。事实上,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会将学习作为贯穿一生的必修课。
他自幼就饱读诗书,勤勉有加。工作之后,他依然像做学生时那样,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一刻也不放松,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有时候他秉烛夜读之后,已经天亮了,来不及刷牙、洗脸、吃饭,衣冠不整地就去上班了。因为熬夜的关系,他常年脸色惨白,眼睛里布满血丝。王安石这样不修边幅,甚至引起了上司韩琦的误解,以为他夜夜到烟花之地厮混。
王安石从小天赋极高,被老师称为“此子断非池中之物,必成大器”,在那篇著名的《伤仲永》中,他表达了对学习的看法。仲永五岁时忽然跟父母要笔墨纸砚,当即写了四句诗,被世人视为神童。王安石十几岁时,曾和他比赛作诗,也为其天才所折服。王安石为官后回乡,仲永已经变得与常人无异,最后郁郁而终。王安石说,仲永具有天赋的通达聪慧,但因为缺乏后天的学习,失去了才华。天才若不学习,尚且要成为庸人,更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
学习成就了一位思维敏捷、思想开放的政治家,也使他成为一个文采斐然、学富五车的学者。王安石谈论问题不仅谈论现实,还要引经据典、以古论今,能将事情谈得异常透彻,其才华甚至赢得了政敌司马光和苏轼的钦佩。
犯错误是一种收获
作为地方官,做事果决、高效的王安石不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而且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兴修水利、治理农桑、兴办学校,政绩十分突出。人在工作中难免犯错,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直面挫折和错误,迎难而上,直至解决问题。
王安石曾任常州知州,为了改善当地交通,他决定兴修运河。有同事建议他:常州财力有限,要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不太现实,不如让每个县轮流承包半年。但王安石是个急如星火的人,没有采纳这个建议。结果,巨大的工程引起了同事们的非议、上级的不满。“屋漏偏逢连夜雨”,恰逢梅雨天气,工程竟是一点进展没有,经过再三考虑,他只得选择放弃。
好朋友写信安慰他:别难过了,你就是太认真了,凡事哪能这么较真?我们还是先修身养性,把身体养好。王安石非常正式地给朋友回信:我这次是真的错了,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一点成效也没有看到;只怪我一心想着成功,不顾实际情况,没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做了错误的决策。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是要让我无所事事,安于现状,我不能认同,既然做官,就要为百姓做事。
对他来说,犯错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终结,而是一种收获,它为日后积累了经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提供了帮助。
摸清石头再过河
年轻的宋神宗赵顼是位励精图治的明君,他继位之后,面对外强中干的国家形势,一心改革变法,正迫切地寻找得力助手。尽管朝中大臣人才济济,他独独相中了远在江宁的王安石。一上任,王安石就向神宗剖析了国家百年来积累的弊病,揭示出当前面临的重重危机,并就吏治、农业、财政、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提出整体方略。皇帝赐予了这位臣子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权力。
王安石既得到了宋神宗的极大重视,这位年轻的皇帝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王安石全部的改革构想。然而,王安石却迟疑不定。他深知此时朝野上下,包括皇帝本人在内,并不明了变法的意图、内容和实施办法,朝廷里还存在着相当强大的反对势力。要想顺利地进行改革变法,就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于是王安石提出要为宋神宗和众大臣讲一次“公开课”。
这一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王安石想通过讲课来试探朝中大臣的态度,并进行舆论造势,让大家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通过授课,王安石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有了心理准备:大臣们对他的迅速提拔存在很大争议,而且整个社会舆论也不利于他,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为让神宗安心,重振信心,王安石对皇帝做了深刻的思想工作,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说,我之所以应召而来,就是要辅佐您成就大事的,要想改革变法,就不能听信朝廷里面的平庸之人的言论。自此,神宗才开始坚定不移地支持变法,以强有力的手段将新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朝堂之下就是普通人
王安石一生至诚至真,不会伪饰,更不会玩弄权术计谋,是一个地道的本色派。在我们心目中,他是一个意志力超强的人,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果敢坚决的大人物,在生活中竟然是一个非常天真的人。他没少挨朋友们的“整蛊”;有的时候,普通百姓甚至也能呵斥他两句。
隐退南京后,他依然可以享有神宗为之保留的宰相待遇,但他却真正地放下了宰相身份。他不但在住所上要求简单,在外出时,也喜欢与民同乐,完全把自己当做普通民众。
当时有点地位的人出门都坐轿子,他却骑驴。王安石骑在驴上也习惯看书,停下来时,就吟诗作对;饿了就吃随身带的烧饼,心之所至,兴尽而归。神宗为照顾他,把其幼弟王安上调到南京来做官。这天,王安石骑驴进城办事,路上恰巧遇到王安上出城办事,老百姓全部退避了,王安石也跟一般百姓似的,退到了别人家里。
退休后潇洒平易的文人王安石,让我们看到了他强势性格的另一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远离了政治纷争,走进了社会民间,跻身于寻常百姓,寻找到了他想要的另一种生活。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君根据百家讲坛的演讲整理,有删节。)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