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唯平
在荷兰,有时加班晚了,夜里11、12点才离开公司驾车回家,连过几个路口全是绿灯,甚至远远看着还是红灯,驶到跟前就齐刷刷变绿。前几次还偷笑老天爷真照顾,让筋疲力尽的我早点儿回家睡觉,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智能红绿灯在为我开路。
荷兰道路构成复杂而精细,环岛、小型摩托车以及残疾车专用道、人行道、有轨电车道、公交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等等都汇集于小小的交叉路口,但交通状况却总体良好。除了早晚高峰期临近高速公路的一些交叉口略有堵塞外,大部分时间和路段都秩序井然、出行通畅,这完全得益于荷兰高度智能的交通指挥系统,而智能程控信号灯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路的种类多,信号灯的种类自然也不少。专门用于指挥行人过马路的信号灯只有红绿双灯,绿灯在转红之前,会闪烁几下,从而提醒行人注意及时停止脚步。而指挥非机动车的信号灯则与指挥机动车的信号灯一样,是红黄绿三种灯,这是因为非机动车行驶有惯性,和人走路不一样,不是说停就能停住的,更别说摩托车和电动车了,所以需要黄灯专门警示。除了普通交通信号灯以外,还有专门指挥有轨电车以及公交车的信号灯、专门提示汽车和行人“有电车通过”的信号灯。人们过路口时都“各行己路、各看各灯”,交通也自然有秩序了。
每个信号灯都标有数字,不仅用来集中程序控制,也给司机关于道路方向和数量的提示,路口边设立同样有编号的设备柜,用于存放管理这一路口所有信号灯的设备。一旦某个信号灯出了问题,中央控制室第一时间就能发现并予以排除故障。除了程控信号灯以外,还有感应器和路面行车监视系统共同作用,最大限度保证车辆快速通行。
荷兰交通规则里存在有轨电车优先、公交巴士优先、自行车和残疾车优先、行人优先等诸多优先原则,在设计交通信号灯时也需要一并考虑。行人优先通过按钮的设置可以减少行人在路口的等候时间。平时没感觉,当人们在刺骨寒风中哆哆嗦嗦等候过街时,就会由衷感慨这个东西简直太可爱了。自行车和残疾人车以及微型摩托车、电动车优先通过的按钮完全是按照适宜骑车人的高度设置,使之触手可及,而专门为自行车和残疾人车设计的红绿灯,高度也完全适合驾驶残疾人车车主的需求,无需仰视,即可看到信号的转换。正是这样细致、人性化设计,使各种车辆能快捷、有序通行,交通也就更加顺畅了。
一个学理工的朋友告诉我,荷兰红绿灯的编程工作并不仅限于我观察到的这些。在做整个程序处理时,第一步是采样,除了记录不同时段的通车频率,还要把相关路段所有与交通有关的数据全部收录,包括该路段附近社区人数,交叉路口、社区汽车保有量、通过该路段电车公交车的时刻表、学校、工厂、医院、企业、购物中心的人流量、车流量等一大堆数据全都要搜集,根据这些数据确定信号灯的样式、位置、朝向等特点。每个交叉路口红绿灯都有几套拟定程序,比如高峰期、平缓期、优先插入等。此外,整个程控交通指挥系统设计里最关键的就是延缓原则。举例而言,东西方向在黄灯结束红灯亮起时,南北方向并不是马上就是绿灯,而是有大约三四秒的时间依然是红灯(延缓时间依据不同路口的通过能力略有不同),别小看这几秒钟的延缓时间,加上绿灯后汽车启动时间,足够东西方向黄灯期间过线的车迅速通过路口。等路口清空后,绿灯才会亮起,这也是为什么荷兰司机黄灯快速通行但依然安全无恙的根本原因。
我想,学习荷兰的做法,对改善中国城市的堵车现象也许会有一定帮助吧。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