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宁宁
苏南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但快速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评价体系来看,实现一系列经济社会指标应无太大的障碍,但环境质量指标却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最大难题。破解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生态环境难题,必须转换思维,深化改革,从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转向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保倒逼方式。
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
以环境质量目标为核心,建立起相应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污染防治体系、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环境和执法监督体系以及公众参与体系。同时,强化环境质量标准的导向作用,推行环境质量限期达标制度,以环境质量标准倒推规划目标,按照规划目标确定重点任务,根据任务需求配置管理资源,形成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机制,使苏南地区率先完成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污染物总量控制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但环境质量的彻底改善则要求把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制在环境容量范围内。以污染物总量控制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要摸清“家底”,对区域内的环境容量加以测算,根据环境容量来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阶段性目标与总体目标;其次要对现有污染物加以梳理,将新污染物纳入总量控制范畴,实现对污染物的全面控制;三是以总量控制目标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淘汰重污染产业与排污大户,腾出环境容量发展高新产业、环保节能产业等。
以环境政策的改革倒逼绿色化创新
大力推进环境政策的改革,苏南地区应先行先试,推行绿色金融政策、绿色贸易政策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放在税费、价格、金融、贸易等四个领域,建立排污交易、生态补偿两种机制。以环境政策的改革倒逼经济社会政策的“绿色化”创新,使之在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城乡建设与社会生活等领域建立起与环境政策相协调的绿色价格、税收、补贴、信贷投融资、采购与消费等政策。
以生态红线倒逼区域布局的优化
2013年江苏省政府下发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明确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全省约有22.23%的国土面积被划定为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应从这一规划出发,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用途管理和总量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制度,把主体功能区规划纳入相关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中,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和国土规划的定位实施区域开发和保护。同时,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相关的空间规划,调整和完善不同区域的行政考核制度、补偿标准和财税政策,倒逼区域布局的优化。
以严格准入倒逼新增项目节能减排增效
苏南地区庞大的经济总量决定了污染物总量的削减任务异常艰巨。因此,对于新增项目,必须制定和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全面推行环境评价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坚持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和专家评价、公众评价“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和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关。在项目环境准入决策咨询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根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功能定位、保护目标、准入条件、保护措施等要求逐项进行符合性分析,对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推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跟踪管理制度,确保有效推进污染治理设施与生产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使用、有效运行,倒逼新增项目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与污染治理的投入,实现节能减排增效。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