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武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
研究院副院长
城市公共安全,每天都牵动千万市民的心弦。一栋公寓因煤气爆炸,整栋楼居民不得安宁,犹如南京的“木马”反应;城市遭遇水污染,全城居民陷入水危机,如泰州靖江水难;一场暴雨,导致车伤人亡,楼倒路损、街区如海,如深圳和东莞;或者因一个嫌疑份子制造一起事件,全城百姓,神经紧张,如长沙火车站暴恐事件。诸如此类的每一个事件,都时刻考验着市民的心理底线。我们的城市愈发频繁地遭受各种风险与安全事故,如不改进城市治理的工作模式,我们必将进入一个高风险城市社会,其代价之大,或将不可预测。
城市公共安全主要体现为非个体性安全威胁与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工程灾害、社会灾难以及群体性冲突等安全事件。大多数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都与城市治理能力有关,要有效管控公共安全,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需要强化“专业主义精神”的培植。专业主义是一种对自我工作高度的认同,并按照专业精神,严格执行专业操守,秉持专业道德,在专业精致追求上不断创新。
香港特首梁振英先生前不久表示,高度的专业主义是香港竞争力的重要基石。的确,香港公务员的专业精神,香港服务业部门的敬业精神以及香港社会普遍廉能的风气,都是高度专业主义的一种社会呈现。比较内地城市而言,不少公务部门人浮于事,社会组织行业自律自治程度不高,市场化机构又精于算计,最后导致我们很多行业都缺乏应有的专业精神和专业主义品格。其社会后果令人担忧。比如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师、监理师“让渡”了自己的专业操守,成为投资者或业主方的附庸,更甚者可能还成为了包工头的“傀儡”,最终在“金弹”的面前,彻底放弃了作为一个专业主义者的职业坚守。
德国人百年前在中国建造的楼房与桥梁,到今天还有人从德国寄邮件来提示中国业主需要如何修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认真做事,认真负责,体现了德国工程师文化的精髓。这值得我们反思。从这一点看,城市建筑领域的公共安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投资者、城市规划者、建筑设计者、建筑工程师、建筑监理乃至建筑工人,在浮躁社会面前,没有秉持属于自己的专业精神,“忘却”了这些特别需要“专业精神”的工作态度。缺乏专业主义精神,导致了我们城市下水道建设基本不能防洪,排污也成问题。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或暴雨,城市地下基本瘫痪。城市建筑隐患的排查与鉴定,同样缺乏专业机构作出“令人信服”的专业评估报告,很多鉴定机构要么自身不够专业,要么工作浮在表面,或者出卖了自己的专业声誉,最终导致我们的很多新、老城市建筑物此起彼伏地发生安全事故。我们很多承担维护公共安全的机构、部门、组织,也因为缺失了专业主义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得过且过,唯利是图,人浮于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放弃了设计、建设、监管、评估、维护等全方位的专业责任。最终,城市付出了一次又一次安全事故的代价。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曾经说过:“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如果把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进行重构的话,就目前中国现实而言,让每个工作岗位的人员,重拾专业主义精神,保持专业主义独立品格,或许是最具可操作性的策略。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