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文化的魅力不可阻挡,当今国内乃至国际餐饮业,均在打“文化牌”,融入情感元素。浏览历史变迁,扮靓乡土风情,营造文化氛围。纵观餐饮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善于激发人们内心的渴望,引起人们急切的就餐食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靠可口的美食,还要靠文化的融入,提高企业的文化含量。
一个企业要能够在竞争中长盛不衰,一个品牌要能够在市场上铿锵叫响,一个团队要能够在经营理念上“上下同欲”,这一切靠的就是企业文化。中华餐饮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堪称旷世之宝,无与伦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入世”之后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品牌和支撑品牌的传统文化。我们就是要充分挖掘蕴含在餐饮之中的文化价值,促使其转变成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必须实现餐饮文化与餐饮经营的结合。
餐饮文化,是推进餐饮业发展的动力,是坚挺品牌的支撑,是提高团队活力的源泉,是增强竞争力的创新。强有力的餐饮文化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企业有良好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方法;二是企业将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饮食价值观念通过经营宗旨、经营理念、规章制度、广告用语等公之于众,并且鼓励全体员工认真遵守;三是企业按照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进行运作。那么,餐饮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抓好哪几个方面?
经营宗旨和经营理念要富有时代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灶王爷集味堂在“蒿牍序”中有这样一段极佳文字:“斯人也知食色之上有文,文之上有道也。故思其饭肴羹汤日益精细,以培从业之本;更图诗外之功,以求盛世餐饮之永续;且盼以食载文,敦化人伦”。将餐饮文化与餐饮经营宗旨、理念巧妙地融合起来。然而,企业文化决不是挂在墙上口号。餐饮企业悠悠的文化气氛和漂亮整洁的就餐环境是它的文化;员工热爱企业努力工作是它的文化;适口的美食和精湛的厨艺是它的文化;富有个性的店徽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更是它的文化……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像大家时时刻刻离不了的空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参与感,让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制定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将标准化管理贯穿于餐饮的全过程。北京“面爱面”日式风味料理,开业数年,何以这样红火。其成功的奥秘之一在于标准化管理无处不在。走进任何一家“面爱面”连锁店,所用各种服务用语、服务方式、用餐环境、料理的操作程序以及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品质规格……无不体现其标准化管理。就连猪排骨的所用部位都有标准要求,采用的每一块排骨取自猪体的同一部位,而这一部位正是肉质最嫩、口味最佳的部分。店里有大本的经营管理规则和操作记录,可谓是细而又细。随意翻开一阅,从各种料理的烹调操作到各项服务规则,从抹布的洗涤、更换到洗手间的清理……无不涵盖其中。每一个工作日、每一时段的每一项操作都有详细的记录。在就餐时,食客看到的是一尘不染的设施,洁白如初的抹布,细致入微的服务,精制的料理和充满文化色彩的环境。这种文化气氛带给食客的只能是安全、放心和信誉。
研究品牌战略及支撑品牌的企业文化。品牌是餐饮企业之大势,也是企业生死之大事。赣菜中的“民间瓦缸”,可谓赣菜中一朵奇葩,它不仅在南昌市民中家喻户晓,而且已经抢摊广州、深圳。它来自于江西民间传统的煨汤方法,以瓦罐为器,配以各种食材,加入天然矿泉水,置入直径1米左右大瓦缸内,以硬质木炭火恒温煨7小时以上而成。此法与一般的明火老汤不同,久煨之下原料和营养成分完全溶解汤中,不但口味鲜美,肉质细嫩,而且营养价值极高。这一煨法已获得中国专利。为打造古风古韵的气氛,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瓦缸”还精心进行了形象设计。北京“全聚德”烤鸭,这个百年不衰的民族品牌,靠的更是文化支撑,其优良的鸭种,独特的工艺、科学的配方、精湛的技艺,以及店名、店徽和装饰风格、礼貌用语、服务方式等,那种文化气氛,民俗风情赫然在目。
培养有文化涵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餐饮,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吃,有很深的学问。与其说吃美食,不如说是享受文化。这里说的人才,主要指两部分,一部分是餐饮企业家,一部分是厨师队伍。要求这两部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专业和管理知识。当然还有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餐饮企业队伍的高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实现餐饮与文化结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美食效应。
举办美食文化节,是实现文化与餐饮融合的有效方法。国内为数不少的餐饮企业凭借这种形式,展现了菜肴的迷人风采,弘扬了中华饮食文化,宣传了自己的特色美食,树立了高大的品牌形象,有力地拉动了餐饮业的发展。餐饮业在应用这种形式造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按照文化和餐饮结合的法则及其运行规律,“文化搭台,美食唱戏”,真正把文化溶入餐饮之中,促使美食节产生质的变化及随之而来的轰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美食文化节要以展现美食为主题,决不可将一些与餐饮毫不相干的内容硬塞其中,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三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多样化。不要只局限于展示美食新品、精品、组织烹饪比赛,而要本着扩大促销和繁荣餐饮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征求食客意见,组织餐饮研讨,宣传新饮食观,安排紧密结合餐饮文化的文娱演出、诗歌朗诵、名人助兴等。四是在时间选择上要配合当地全国和地区性的经贸、旅游活动及民俗民风节日,以期取得最大的效应。
(作者单位: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