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电力生产消费变革

发布时间:2014-12-16     作者:李 强    

 

电力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和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推进电力行业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对于江苏加快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江苏是经济大省,又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居全国第四位。煤炭是江苏最主要的一次能源,2013年,全省煤炭消费量约2.9亿吨,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69%左右,其中发电用煤约1.6亿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55%左右。根据江苏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14.8%17.5%,其中电力行业要分别下降30.9%31.8%。因此,电力行业既是煤炭消费的主要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

近年来,省经信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电力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强化运行管理,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削减5.03万吨,其中电力行业削减7.14万吨;全省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上年削减14.16万吨,其中电力行业削减16.13万吨。因此,电力行业不但实现了自身的污染物减排,而且为全省减排目标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推进燃煤机组环保设施改造。2012年以来,我省克服主力燃煤机组环保改造过于集中、检修容量大等困难,统筹协调好保障电力供应与停机改造的关系。至2014年上半年,全省已基本完成了所有统调燃煤机组环保改造任务。通过改造,机组环保设施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满足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烟尘排放浓度下降40%-60%,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下降50%-75%,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下降75%以上。

二是加大节能发电调度力度。我省是全国最早实施节能发电调度的省份,按照节能、环保、经济原则,优先调度容量大、效率高和环保设施完善的机组发电,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实施高效大机组替代发电,提高大机组发电利用小时。2014年上半年,全省完成替代发电量11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各3300吨。

三是推动大机组供热改造。制定以热定电的激励政策,鼓励大机组供热改造,提升全省热电联产水平。目前,一批30万千瓦机组已经成为地区供热主力机组,部分60万、100万千瓦机组也已对外供热,E级燃气供热机组有17台容量322万千瓦。2014年上半年,全省13.5万千瓦以上大机组供热容量达到2858.5万千瓦,供热量3465GJ,同比增长8.6%

四是积极消纳清洁能源。在发电生产安排上,优化资源配置,全额收购风电、生物质、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维持核电机组满负荷运行。2013年,全省风电、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完成发电量10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1%,实现了全部上网、全额收购,未发生弃风弃光现象。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和消纳区外来电,2013年,全省区外来电电量达到552亿千瓦时,增长31.4%,少消耗标煤172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各1.3万吨。

五是加强环保设施运行考核。我省分别于20077月、20117月在全国率先建成脱硫、脱硝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全省12.5万千瓦以上所有统调燃煤机组的脱硫、脱硝设施已实现在线监测,机组环保设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平均脱硫、脱硫效率分别达到94.6%74.2%,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要求。2013年,全省燃煤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45.7万吨、68.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5.3%22%

六是做好绿色青奥电力保供。今年8月份,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科学制定南京及周边100公里区域电厂压减发电量实施方案,力保青奥期间南京的空气质量,涉及13家主力燃煤电厂,装机容量占到全省1/5左右。其中,南京地区电厂压减15%的发电量,镇江、扬州、泰州、常州地区电厂压减10%的发电量,并且要求相关燃煤电厂燃用低含硫量、低灰粉的优质煤炭。同时,为了保证发用电整体供需平衡,增加区外来电和燃气电厂发电量,确保青奥期间电力供应万无一失。

我省能源消耗量大、单位国土污染物排放强度高,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环境约束将不断增强。电力行业作为煤炭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实施污染物超低排放示范改造。为鼓励发电企业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物治理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省经信委会同省环保厅积极推动实施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示范工程,通过深度改造治理,燃煤机组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浓度在已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再分别降低30%50%75%,达到天然气发电机组排放标准,实现烧煤像烧天然气一样清洁。我省已将11家发电企业、21台燃煤机组列入第一批示范改造计划,改造工程在2015年底前完成。改造后,这些机组可减排二氧化硫、烟尘各3100吨,减排氮氧化物10000吨。

二是整合关停燃煤供热小机组小锅炉。今年,省经信委会同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燃煤供热小机组及小锅炉关停的意见》,在科学规划热源点布局、鼓励大机组供热改造、推进区域热源点资源整合、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小锅炉、强化项目源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和扶持政策,并且将江阴、常熟和太仓作为示范地区。2014年,计划关停燃煤热电企业10家,机组容量18.3万千瓦,锅炉35台,总蒸发量1790/小时。2015年,计划关停燃煤热电企业12家,机组容量27.4万千瓦,锅炉268台,总蒸发量2780/小时。

三是扩大跨省电力合作。加快形成多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实现电从远方来。尽早开工建设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形成皖电东送南环工程长三角受端环网,将江苏过江通道输电能力由目前的900万千瓦提高到1600万千瓦,进一步提高接纳晥电东送能力,也为未来承接锡盟-泰州的特高压直流电力奠定基础。加快推进锡盟-泰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晋北-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为美好江苏建设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绿色的电力供应。

四是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大规模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接入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机网协调运行水平;通过电网灵活重构、潮流优化,实现集中/分散储能装置及分布式电源的兼容接入和统一控制,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建设电网实时监控与预警、安全校核、调度管理,全面提升大电网的调度驾驭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和灵活高效调控能力。

五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拓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的电能在线监测、有序用电及需求响应、能效电厂项目管理与统计、经济运行态势预警分析等方面的功能,逐步实现电力用户用电管理智能化,削减最大用电负荷10-20%,节约电量5%以上,有效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苏州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模式。探索建立智慧用电示范园区,鼓励产业基地、科技园等工业集中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搭建用电智慧平台,实现用电精细化管理。

(作者系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