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能源战略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也正在步入小康。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对能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
产生能源问题的主因是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根据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达到基本现代化的人均能耗大致在2.8吨标准煤的水平上,人均用电量至少在3500千瓦时。据此估测,2050年我国若以16亿人口计算,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大约45亿吨标准煤,是目前能源消费的3.5倍,发电量要达到6万亿千瓦时左右,是目前发电量的5倍。
现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相当高。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编撰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3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8.1%。英国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公司在去年8月预测称,中国进口原油所占比例会从2005年度的52%上升至2020年度的66%。
如同世界很难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一样,中国能源过多依赖国外,也是一个危险性很大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应该怎样调整?
一、增加和扩大能源的生产、采集和进口,采取综合措施保障能源安全。目前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的能源生产不断提高。2014年3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1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4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2.4%;原煤产量36.8亿吨,比2012年增长0.8%;原油产量2.09亿吨,比2012年增长1.8%;天然气产量1170.5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9.4%;发电量53975.9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7.5%。此外,中国石油等国企在海外的油气田投资也取得了较好成效。这些都为我国的能源供应夯实了基础。
二、大力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把节约能源提升为国策。能源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生产不易,需要国之有存且利于开采。进口易受国际形势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意外。所以,我们必须节约能源,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我国的情况,能源需求量非常大,而且能源消耗水平大大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我国的节约余地也很大。为此我们既要加强节约能源的教育,也要制定节约能源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三、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轻能源型和低能耗的产业,果断淘汰和压缩高能耗的产业。以钢铁产业为例,我国目前是钢铁生产第一大国。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达77904.1万吨,同比增长7.6%,钢材产量106762.2万吨,增长11.7%。然而,一来,由于铁矿石严重依赖进口,在铁矿石进口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钢铁生产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二来,钢铁工业消耗大量的能源,在能源价格居高的情况下,钢铁工业的利润更是非常微薄。第三,钢铁生产严重影响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大力气淘汰规模过小、利润很低、又无法使用降低和消除污染设施的落后产能,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扶持和大力发展电子和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使这些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加强我国的竞争能力,同时也降低对能源的需求。
四、加大能源领域的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未来需要在体制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其目标是尽快完善能源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利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体制;进一步加快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构建市场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能源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确立技术创新在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建立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五、进一步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对已经可供利用的新型能源,给予更大的支持和优惠,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重。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而且太阳能没有国界,没有污染。现在的问题是,太阳能的利用,关键技术仍然没有突破,传统的聚热式和反射式效率低,光伏式太阳能利用受到成本和环境、地方、空间的影响,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远远不够。我们需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新能源的应用。
六、强化对能源替代品和新型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加大政府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能源研发投入所占的比例,根据终端能源需求选择关键技术,动员产学研各方的力量组织攻关,例如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页岩气就是颇有前途的一种新型能源。页岩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以稳定的速率产气,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全球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据预测,世界页岩气资源量为456万亿立方米, 与常规天然气相当,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前苏联等地区。
七、节能和环保结合,降低对能源的无谓消耗。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必然要用增加能源消耗来加以补偿。例如,生产生活污水不加节制排放造成的河流污染和地下水劣质化,在治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必然会消耗很多的能源。假如我们尽可能地保护好环境,治理环境所节约的能源将是一个很大的量。
八、稳妥开发核能,增加核能在能源应用中的比重。2013年6月下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部长级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来自89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500多名相关人士与会。大家达成的共识是:“核能仍然是许多国家改善能源安全、提供发展所需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选择。”我国核能的利用水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
九、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能源开发和供给。煤矿方面已有民营企业进入,但是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尚未对民营企业开放。下一步应加大改革力度,逐步放开能源领域,让更多民营资本进入能源生产和供给,扩大能源供给量,从而保障能源安全。
十、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结构。我国正在努力形成煤、油、气、核、可再生五足鼎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结构。通过价格引导、价值牵引、效益鼓励、保护环境等政策,调整不同能源的价值体系和价格关系,使各种能源的效益发挥最大化。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