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重点研究了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4个革命1个加强”的5点要求,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不难发现,面对能源领域国际政治、金融、安全博弈的新格局,顶层设计者已经把能源消费问题提升到了“革命”的高度,放到了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首位。
能源消费已成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关键
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劳动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面临着从粗放型、数量型增长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型的深度调整,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要求异常迫切。
据专家估计,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运行,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3-54亿吨标准煤,到2030年甚至会达到70亿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如何满足?事实上,从1992年开始我国能源生产的增幅就长期低于能源消费的增幅,并且这一缺口还在不断拉大,迫使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只能长期局限于扩大能源进口的供给保障上。2013年我国能源进口的状况是:原油进口2.82亿吨,同比增加4.03%,对外依存度已达58.1%;天然气进口530亿立方米,同比大增25%,对外依存度达到31.6%;虽然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首位,但从2008年开始,巨量的能源需求迫使我国变成了煤炭净进口国,2013年进口量3.27亿吨,同比增长13%。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指望能源进口高速增长的局面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在当今越发复杂和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单一依靠进口来保障我国能源供给是极不现实的。
再从国际责任的角度看,即使上述巨大的能源供给缺口能够得到解决,能源消费的环境约束(温室气体减排)也不允许粗放式能源消费继续存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作出了国际承诺。按照承诺时间表,到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量上限约为42亿吨标准煤,到2030年这一数字极有可能要限制在47亿吨之内。这与前述50多亿吨和70多亿吨的能源需求量相比相差了10-20多亿吨。缺口如何平衡?不改变“能源安全=增加供给”的思维模式,不在能源消费方式上进行革命,能源安全就只能成为空谈。
能源消费革命的内涵和路径
能源消费革命的核心在于从根本上转变能源消费观念,树立新的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能源消费革命不是单纯地限制或减少能源消耗,压缩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的空间,而是通过节能降耗、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率,缓解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使经济发展空间得以扩张。能源消费革命不仅潜力巨大,而且意义重大:降低消耗,就是增加能源生产,保障供给;提高效率,就是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减少排放,就是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开辟新的增长路径。
与其他改革方案推进路径一样,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路径也不外乎“思想解放”、“市场深化”和“系统保障”三个方面。“思想解放”就是要真正树立科学的绿色发展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是衡量发展水平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不能以速度代替质量,能源消费革命就是要彻底转变“以GDP论成败”的观念。“市场深化”就是要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垄断总是以牺牲效率为前提的。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垄断格局不打破,不引入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强化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竞争机制,就不可能真正提高能源效率。“系统保障”就是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能源调配体系。能源供需平衡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没有互联互通、智能低耗的调配系统,如智能电网、油气输送管网、煤炭运输网络、战略储备等能源流动渠道,就不可能实现能源供需在时空上的高效匹配。
能源消费革命倒逼江苏经济发展转型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需求大省。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864亿千瓦时,超过了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江苏能源安全的突出问题不仅在于能源需求巨大,而且在于经济结构和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经济重化工模式明显,高耗能产业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经济增长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十一五”期间仅第二产业用电就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81.2%。其中,重工业用电占60.2%,年均增长13.2%,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幅1.2个百分点。在能源供给保障上,江苏的能源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江苏是能源供给严重依赖外部输入的沿海省份,90%以上的煤炭以及几乎全部石油、天然气要从国外、省外市场采购,对外依存度极高。
在这样的能源格局之下,国家推行能源消费革命既给江苏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江苏经济持续增长中的能源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能源消费革命是江苏促进经济彻底转型、扩张经济发展空间的机遇。其一在于,有利于提高能源安全水平,促进绿色发展。只有把能源消费水平降下来,才能将经济发展转移到绿色发展之路上来,能源安全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经济发展成果才能普惠于民。其二在于,有利于形成江苏经济的新增长极,提升产业竞争力。能源消费革命不仅是能源减量革命,也是大力发展节能低耗产业、清洁生产和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契机,在这些方面江苏有基础有能力,完全可以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如核电、太阳能、风电等)。其三在于,有利于产业结构轻型化、软性化,促进技术进步。能源消费革命使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同时也会激励提高能源效率、环境友好生产技术的创新。
当然,能源消费革命在根本上改变能源供需格局和经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必定在短期内给江苏经济发展特别是能源安全带来冲击。一是越来越严厉的节能减排约束,使得依赖高能源资源投入的增长模式遭受挑战,在经济结构得到根本转型之前将出现明显的经济下行压力。二是随着能源供需受市场调节的程度不断加深,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能源价格将产生频繁而剧烈的波动,给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造成强烈的冲击。三是不断提高的生活性能源需求不断挤压生产性能源需求,实现能源供需平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艰难。
(作者单位:江苏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中心、江苏大学经贸研究所)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