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巴西足球世界杯已经落幕,但关于“足球经济”的话题仍在继续。无论是国际足坛还是中国足球,球迷们讨论的各种话题中,往往都会包含诸如“世界杯球票多少钱一张”、“某某球员转会费达到多少多少”等具体的内容,这其实就是“足球经济”的一种体现。“足球经济”就是以足球及其相关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它通过球员的交换、足球相关产品的流通来实现。作为新兴产业的“足球经济”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制造业、广告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现在,足球在经济领域制造的热效应,已经席卷了全球。
找工作?可以去足球圈试试
巴西世界杯,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是德国队,最新的国际足联世界排名榜,德国也力压阿根廷、荷兰等强队排在榜首。德国足球的再次崛起和本国联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4月,巴西知名体育经济机构“Pluri Consultoria”公布了2014年世界足球联赛市场价值排行榜,德甲联赛以23.81亿欧元排名世界第三。
实际上,早在2010年4月,著名的经济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一项研究报告中就指出,德国职业足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本身创造的效益,同时还给整个社会创造着巨大的价值。报告中这样写道:德国职业联赛至少能带来11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大部分与餐饮和酒店类有关。套用一句某招聘网站的广告语——找工作去XX应聘?不,还是想办法结交足球圈的朋友吧。
11万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直观一点说,当时在法兰克福证交所上市的所有企业中,有2/3的企业员工都不到11万人。
德国职业联赛,每年能产生50亿欧元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2%,也基本等同于一座德国大城市的生产总值。这50亿欧元尽管不如汽车业或者机械制造业所带来的经济总量大,但几乎可以与采矿业和快递运输业“谈资论辈”。
值得一提的是,50亿欧元中的2/3是被足球所带动的,而并非职业足球直接产生的效益。麦肯锡研究报告中有一个数字很有意思,德国俱乐部每创造100欧元的直接价值,就能带动德国其他经济部门产生240欧元的连带价值。
据统计,在服装领域,职业足球提供了3%的工作岗位,也带动了3%的市场份额。这些工作岗位的平均年薪大概是25000欧元,在德国算普通收入水平。同时,职业足球还影响着2%的媒体传播市场,这些几乎都是从最保守的角度估算的。此外,德国甲乙级联赛每年上缴约15亿欧元的税款。该联赛委员会秘书长塞弗特曾骄傲地表示:“我们的俱乐部为能够这样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而感到自豪。”
世界杯更会给全世界带来巨大机会。在南非世界杯期间,该国国内增加了130万个就业机会,包括体育场馆和其他设施的建设、旅游等相关产业。以本次巴西世界杯为例,虽然中国队一如既往地没能进入决赛阶段的比赛,但在巴西到处可见“中国制造”。其中最直观的,就是世界杯官方吉祥物“福来哥”以及球员们脚下滚动着的那个足球——“桑巴荣耀”,前者来自国际足联官方授权的一家杭州的公司,后者则是由一家中国深圳的厂商经授权制造。球迷的看球装备更是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球衣产自福建,国旗来自金华,助威神器、外形颇似中国古代乐器埙的“卡西罗拉”和球迷假发等商品来自义乌。世界杯也不乏咱江苏的元素。在巴西,我们看到了泗阳产的运动帽、沭阳和海门缝的礼品足球、赣榆做的吉祥物、南瑞提供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省内不少企业都搭上世界杯这趟“商业快车”,业绩飞速上升。
想赚钱?办一次世界杯足矣
很幸运,笔者现场采访过南非和巴西两届世界杯,更幸运的是,在这两个“传说中”很乱的国家,没有被偷,没有被抢,更结识了一些终生难忘的朋友。当然,对于这两个国家更为深刻的印象,还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上,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也许是因为世界杯的原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都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先看一个官方数据,南非对世界杯的投入非常大,从最早的4亿多美元的预算增加到实际的40多亿美元,但最终南非还是从中获得了极好的效益回报:南非旅游业创收同比增长15.1%,超过全球旅游业6.7%的平均水平,汽车销售比前一年同期增加20.4%,世界杯为GDP带来了0.4%的直接拉动等。
当然,得到经济实惠的还有南非的民众。大街小巷、寻常百姓,都因为世界杯分得了一杯羹。回忆起4年前,在距离约翰内斯堡驻地步行5分钟路程的地方,有一家中等规模的超市,百货用品一应俱全,而世界杯的举办,使得商品全面提价,原本售价2兰特一瓶的500ml纯净水,涨了50%。
再来看看巴西。据巴西审计署数字,巴西预计为世界杯的投资高达117亿美元,使本届世界杯成为史上投资最大、最昂贵的世界杯。而据中国国家审计署2009年对外公布的数据,北京奥运会总开支为193.43亿元人民币,远低于2014巴西世界杯预算。据统计,巴西世界杯为国际足联带来超过40亿美元收入,比南非世界杯高出25%;而巴西国家获益140亿美元,远超上届南非的35亿多美元,拉动巴西第二季度GDP较第一季度上升0.2%。
和中国同为“金砖国家”之一,和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但巴西的物价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国内。无论在圣保罗还是里约热内卢,整体物价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贵,差不多相当于国内的3倍。
笔者在到达里约热内卢的第一顿饭,是在居住地对面的一家叫做“BOB’S”的洋快餐店解决的,一个汉堡加上一份小薯条,另外买了一个中杯的可乐,一个套餐将近100元人民币没了。第二天到超市采购生活用品,切身体会到了巴西的物价——如果忽略货币单位,仅从数字看还是挺“亲民”的。一瓶矿泉水两块多,早餐的面包三四块。但这些数字的后面要是加上雷亚尔,换算成人民币的话需要直接乘以三。
一家广东人经营的小吃店,生意兴隆,一盘炒面卖到45元。世界杯,让这家小吃店赚到爆。这家店是笔者偶然间发现的,一次不经意地路过,突然看到柜台后是熟悉的东方人的面孔,上前打听才了解到,这家店的女店主来自广东。墙上贴的大菜单,很多数字都被手工贴上的胶布遮盖。店主很坦诚,她说世界杯期间,价格有所上涨。大家都在涨价,租金也涨了,他们不涨不行。除去各项开支,每天净赚的大概在营业额的一半左右,小店每天的平均营业额在4500雷亚尔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3500元,在国内,这样规模的小吃店,要想完成这个营业额难度不小。
在里约热内卢,各种采访需要外出,笔者居住的地方位于著名的景点科帕卡巴纳海滩,一般来说采访对象都在城里,每次进城都是一个大问题。开始的几天因为不认识路,那里的公交车又没有报站的习惯,即便坐了也是凭感觉下车。同时,昂贵的公交票价也让我们不得不很快就“请充值”了——上车刷卡每次3雷亚尔(约9元人民币),交通卡和小心脏都有些吃不消。
那里的地铁价格比公交还要贵0.5雷亚尔,同样一票到底。至于打车,起步价4.8雷亚尔,开了没几米就变成了5字头,要是遇上堵车,那个表跳的速度绝对会让你的呼吸随之加速。一般来说,只要出门打车,即使只有三四公里的路程,20雷亚尔(约60人民币)就要交到司机手上了。
做广告?中国企业还得学习
先说一个笑话。世界杯期间,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刊登过一张广告图片,照片中巴西著名球星内马尔右手举着一罐七喜饮料,左手伸出一只手指——在巴西世界杯半决赛中,没有内马尔的巴西队正是以1比7惨败给德国。英格兰媒体调侃道:要是知道自己会有“神预言”,内马尔肯定不会接受这个特别的代言。
但不可否认,邀请球星代言已经成为各路商家做广告的标配,而世界杯这样吸引眼球的大赛,也是企业大把撒银子的良机。2002年韩日世界杯,最出风头的是健力宝“第五季”,当时该企业以3100万元成为世界杯“赛事直播独家特约播出企业”,但遗憾的是,名噪一时后很快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能够与重大赛事结合起来的都是具有全球市场的大企业,中国的大型企业一般都是中国移动、中石化这样的垄断性国企,没必要做广告,而民营企业市场规模太小,还不具有全球市场,至少要在世界杯举办国有市场目标才谈得上做广告,但这一点是大多数中国中小型企业做不到的。
企业依靠体育营销,目的究竟是什么?是针对产品销售,还是仅仅宣传企业形象?这些企业自身必须有明确的认识,但很多中国企业却很模糊。曾几何时,科健手机曾依靠购买英超球队埃弗顿的胸前广告,“保送”李铁和李玮锋两名球员留洋,但最终的结果表明,这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只起到短期的轰动效益,而从整个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根本走错了路。
不过对于国外商家来说,世界杯为广告业带来的巨大收入是显而易见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专家分析全球至少有320亿人次观看了世界杯的转播,最后的决赛更是有全球1/3的居民都在收看。德勤数据显示,今年世界杯期间,英国新增广告产值是3亿英镑,而根据法国电视台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法国队进入了决赛,其比赛时段每30秒的广告费开价25万欧元。
根据统计,巴西世界杯电视广告收入创纪录地超过29亿美元,包括可口可乐、强生、现代、雀巢以及伊塔乌银行、Oi通讯等巴西本土公司,在为期32天的世界杯赛事期间,每日的广告投入额均达到200万美元。
题外话?足球无法摆脱政治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世界杯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绝好办法,但说句不算题外话的题外话,世界杯之于巴西,还有更大的政治意义。巴西世界杯期间,笔者不止一次亲身经历了当地民众对于世界杯的游行抗议活动,人们的反感情绪已经超出了足球的范畴,这恰恰是世界杯组织者应该警惕甚至需要反思的。
今年10月,巴西新一轮总统大选又将开始,数据显示,前总统卢拉的支持率高达44%,罗塞夫的得票率只有34%,但卢拉尚未公开表达过重新竞选的意愿——分析家认为,世界杯或将成为影响巴西大选结果的重要因素,“足球让政治走开”这句话也成了无稽之谈。
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认为,虽然一些特殊部门在世界杯期间盈利将增加,但是赛事并不能给巴西经济带来长久性的推动。穆迪公司分析,餐饮、住宿、汽车租赁、广告和电视转播等部门在世界杯期间获益最多。此外,交通混乱、过多人力消耗和工作日的减少则给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在巴西,足球已经成为浇灭民众心中怒火的灭火器,成为让人忘记经济停滞以及通货膨胀的孟婆汤,成为巴西各阶级之间相互沟通的传声器。当足球在巴西成为了民众的“精神鸦片”之后,没有人希望巴西输球,因为大家都害怕巴西输球。但遗憾的是,最终巴西还是在半决赛耻辱性地输了一个1比7。事实证明,治疗物价飞涨、赋税增多的灵丹妙药,绝非足球这针麻醉剂。
(作者系《金陵晚报》记者)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