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从被中原诸侯轻视的“夷狄”小国,到兼并天下的统一帝国,秦国的崛起堪称奇迹,而这一切皆源于商鞅的变法图强。然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很多,齐有管仲改革,魏有李悝变法,赵有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燕有燕昭王的筑台求贤,各国都有变法,为何时代唯独青睐秦国?商鞅变法的成功之道又在哪里?
商鞅变法重塑了政府公信力
战国初年的秦国陷入了“塔西佗陷阱”,政府法令无人相信,出台政策也无人理会。针对于此,商鞅决定来一次徙木立信:他在都城南门广场上立一个木头,然后告诉民众,谁能把这根木头从南门移至北门,他就奖励十金。十金对于当时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很大一笔钱,但在场之人无人相信,也没有人动这个木头。商鞅又把奖金提高到五十金,这时才有一秦人挺身而出,扛起木头,商鞅跟着这人到了北门,一到北门,他立即拿出五十金,付给了这个人。
徙木立信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新法的推行很难一帆风顺,守旧集团往往对法令熟视无睹,甚至故意违反法令。变法之初,就遇到了秦国太子违反法令的事件。商鞅斩钉截铁地说,法令之所以不能顺畅施行,就是知法犯法的缘故。虽贵为太子,也必须依法惩处。后来虽然免除了太子的刑罚,但仍对教唆太子犯法的两位师傅处以肉刑。在当时来讲,这也算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了。这两件事,对民众的震撼很大,从此,秦国人都知道商鞅的公信力,商鞅也成功地塑造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政府形象。
商鞅变法契合了时代之需
商鞅虽是我国法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但商鞅的才学并不仅限于法家。初见秦孝公时,商鞅提出的治国方案也并没有被秦孝公采纳。第一次,商鞅向秦孝公陈述尧、舜、禹的“帝道”,结果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谈话后秦孝公还对引荐商鞅的人埋怨:“你推荐的那个人,不过一介狂妄之徒,哪里能用得上?”第二次,商鞅向秦孝公讲述仁义治国的“王道”,秦孝公仍然哈气连天,提不起兴致。第三次,商鞅改变方案,专向秦孝公讲述富国强兵的“霸道”,秦孝公才彻底被商鞅说服,最终命商鞅推行新法。
商鞅的时代,正是“百家争鸣”之时。儒家、墨家、道家、兵家、阴阳家……无不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主张。然而,大多数陈义过高,脱离实际,并不能为各国君主所追求的富国强兵作出贡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商鞅以“耕战”为核心的变法,可谓“对症下药”,契合时代的潮流:以军功为导向,规定上至王公、下至庶民,均须凭军功而获得官爵,打破了凭血缘就能封官拜爵的“世卿世禄制”;以农耕为导向,打破了井田制,激发了各个阶层,尤其是新兴军功地主的积极性。因而,仅仅几年时间,就使秦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商鞅变法不因人亡而政息
商鞅为推行改革,得罪了包括太子在内的大量皇亲国戚。秦孝公顶住这些人的压力,让商鞅将改革进行到底。秦孝公死后,太子虽然将商鞅处死,但彼时的秦国已被商鞅改造成为一个国富兵强的国家,尝到“改革红利”的太子仍然继承了商鞅的改革措施,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之后,秦国的历代国君一直沿着商鞅的法家路线深入推进,秦国也因变法政策的连续性而愈发强大,没有人亡政息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原因。
客观地说,通观整部二十四史,成功的变法凤毛麟角。而商鞅魔术般地使一个落后国家在短时间内走向富强,放在今日亦令人称羡。王安石有诗赞商鞅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正是商鞅做到了有令必行,契合国情,并一以贯之,才使秦国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