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农业新亮点

发布时间:2014-12-19     稿件来源:《群众 • 决策资讯》     作者:李 旭    

 

近年来,江苏把农业现代化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树颇多、亮点纷呈,形成江苏现代农业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走农业内涵式发展道路

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将粮食生产列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粮食供需平衡、口粮自给。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每年水稻面积3300万亩以上。大力推进旱粮改水稻、籼稻改粳稻、直播改机插和高产增效创建,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近十年江苏累计增产190多亿斤,占全国增产总量的5.55%,粮食单产连续8年保持在400公斤以上,2013年达425.7公斤,比全国高67.2公斤。

立足我省涉农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实力强等优势,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走农业内涵式发展道路。2013年,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居全国第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突出发展现代种业,加快种业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现代种业强省,全省育成超级稻品种16个,占全国的1/6,育成国家级畜禽新品种11个,总量居全国第二。强化农技推广服务,每年实施40项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推行“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示范户”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推进专家技术转化为农民技术、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专家与村社对接。

二、提升农业现代设施装备水平

江苏坚持一手抓“粮”,一手抓“钱”,在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高效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占比。统计显示,江苏高效农业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设施农业占比达到十分之一以上。通过搞设施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业产出,像蔬菜设施农业的产出是大田的十到二十倍,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农业效益,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

坚持把提升现代设施装备水平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形成“一村一品”。着力发展设施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高档茶叶等高效园艺产业,全省蔬菜面积2000多万亩,花卉苗木年产值80多亿元,居全国前列。加快发展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奶牛等畜禽产业,畜禽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快速转变。积极培育螃蟹、虾类、河豚等特色水产品,河蟹、虾类、珍珠、文蛤、条斑紫菜的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之首。全力发展农机装备,稻、麦、油、玉米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全国领先。

三、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

始终注重把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应用到农业上,解决现代农业建设中科技推广、精准管理、农产品营销与质量追溯等问题。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的通知,着力在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精准农业、提高农业信息管理水平和农民网上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强为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推进惠农短信系统建设、加快“江苏为农服务网”建设步伐、全力办好“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立农业电视点播系统等,切实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强化农产品网上营销平台建设,重点加快建设“江苏优质农产品营销网”,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开设营销店,建设具备网上支付功能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站,推进网上市场建设,促进特色农产品网上营销。

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力度,积极顺应物联网发展潮流,加快传感、通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支持设施生产智能技术、数字化管理系统、专家系统等开发示范应用,积极开发网络业务系统,加快建设各类农业数据库,全面提高农业行政效率和科学决策能力,切实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资源收集分析发布,强化农业信息资源采集,制定实施信息采集规范标准,做好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提高信息发布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发布常态化。

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省级“三网三系统”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柱、市县“二电一信”新型信息服务为主导、镇村“信息服务站点”为主体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全省对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

四、大力发展高效外向型农业

江苏高度重视农业的对外开放,省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出口促销、农业招商引资、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和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发展,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一是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积极引导企业建设高标准出口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推行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注册,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二是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鼓励出口企业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三是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强化农业项目招商,加快农业招商引资步伐,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加大农业招商引资载体建设力度,全力办好一年一度的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做强品牌,放大效应。建设一批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打造农业招商引资强势载体。

近年来,江苏外向型农业成为现代农业新亮点。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达到31.53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4倍,形成“三个一批”,即一批出口重点企业,2013年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出口企业161家,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65家;一批传统出口产业集聚区,全省初步形成以徐州邳州为中心的出口大蒜产业集聚区,以南通如皋为中心的肠衣出口加工集聚区,以南通及连云港为中心的紫菜加工集聚区,以泰州兴化为中心的出口脱水蔬菜集聚区;一批新兴产业,全省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农产品64种,休闲食品和宠物食品等新兴产业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生力军。农业利用外资质态不断提升,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农业项目60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160多亿美元,其中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19.33亿美元,呈现投资项目规模化、投资来源多元化等趋势,全省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格局。

五、形成休闲观光农业集群态势

将弱势、低效、落后的一些传统农业打造成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发展成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实现农业的功能由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并重转变,促进城乡一体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假日经济出彩点,全省形成了“一圈二区三带”的休闲观光农业集聚态势。根据全省统一规划部署,各地先后研究出台了政策措施引导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景观资源,开发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休闲观光农业线路,有力地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江苏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美丽江苏的目标,多措并举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江苏省财政投入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60多个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创建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四星和三星级企业;盱眙县和兴化市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获得全国十大“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认定;培育创建30个“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使全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总数达70个。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委外办)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