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大潮的冲击势不可挡。我们如何主动顺应大势,积极抢抓机遇,把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重大课题,摆在战略和全局的位置加以研究、谋划和推动,为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新的动力。
一、互联网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位互联网时代的风云人物,成了中国富豪榜的三甲,这无疑标志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促进了信息流动,降低了商业成本,原来只能小范围出售的商品,现在通过互联网可以全球出售,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网络在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使一批新兴产业涌现出来,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互联网经济是扩大就业的新阵地。就业关系民生福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李克强总理曾多次表示,“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马云在李克强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谈到,“虽然公司只有25000名员工,但在淘宝网开店的公司数是900万家,900万家店至少带动上千万人就业。要是算上带动的物流和快递,就业人数就更多。”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1680万人。如果放眼至整个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对于就业的贡献度估计至少在20%以上。
互联网经济是促进消费的大市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0%,过去几年年均增长25%以上。去年的“双11”支付宝总成交额突破350亿元,手机支付宝成交额53.5亿元。当今,主流的年轻消费群都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购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来将释放更多的消费需求。据统计,2013年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已达到6004.1亿元,同比增长50.9%。2013年我国网络零售超过1.8万亿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国。
互联网经济是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当今世界,各个产业都由短缺进入到过剩,消费者引领产业变革与创新。互联网在创造巨大增量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用最低的门槛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特别是对于与互联网共成长的青年人,这种改变更加深刻而彻底。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为企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体验,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创新机遇,消费个性化、定制化、制造业服务化形成了无限商机。例如互联网金融,不仅推动传统金融业的改革,而且形成新的投资渠道,成为中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同时,中国网站数量为320万个,全国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达83.2%。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互联网企业作为新兴经济力量,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技术创新和推广,有利于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的提升。
二、互联网思维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变革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周鸿祎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的杀毒行业,提倡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单点突破、颠覆创新这16字箴言。现在,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
经济发展未来的增长点是什么?保持合理区间运行态势更需要什么?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如何定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说,“无论哪个产业,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加以审视,就会发现当中仍有非常多的机遇和空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龚健雅院士表示,“互联网思维,对于当下很多传统产业而言,更具有加速转型升级的现实途径意义。比如帮助农业、教育等诸多传统领域及行业高效变革,进而激发中国经济的整体活力”。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在这个时代如果不用互联网思维、新的方式去做,可能就要落伍、被淘汰。可以说,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和方法,引领思想、引导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各项工作。
三、建设智慧江苏推动互联网广泛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我国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目前手机上网、手机支付、手机游戏的增长再次说明了移动互联网的超高速发展和极高的普及率。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促进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着力完善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政策。互联网嫁接实体经济,对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运营方式和服务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企业新的竞争优势。苏宁云商跻身全国首批虚拟运营商。以苏宁易购为载体,在业内率先转型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零售,去年集团整体销售突破2700亿元。新兴的在线旅游服务商苏州同程网与全国8000家景区、6万家酒店、5000个航班签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手机客户端绑定的消费者超过2000万名。要加大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效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扶持与鼓励,对“智慧江苏”建设提出总方案、设计总路线,做好规划引领、政策驱动,充分调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互联网经济大发展,形成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二是着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永恒主线,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都是建立在通讯、材料、商业模式等创新基础之上的。我国已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关键是核心技术缺失,发展方式粗放。随着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已是势在必行。要推动互联网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竞争,使企业真正成为互联网创新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紧密跟踪全球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引导企业、院校、政府等相关机构多方参与、携手努力,共同打造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发展平台,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的核心技术,大力推动“新技术、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和发展。
三是着力培养引进集聚互联网人才。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致胜的法宝是人才。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人才问题。要坚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依托江苏科教优势,大力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做好服务,努力留住并吸引更多人才;大力宣传互联网思维,打破人才的思维定势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引导传统企业树立“归零”思想,做好“再出发”准备。促进企业营造互联网文化氛围,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共识,坚定朝互联网方向转型的决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经信委办公室)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