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制造业是瑞士的传统产业。早在16、17世纪,大批制表匠迁徙到了日内瓦,带动原有居民学习钟表制造。在大雪封山、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表匠们在自己的工作台上专注于零件的打磨和机芯的制造,一项项创新发明、一个个顶级品牌在巍巍群山中诞生,逐渐将钟表业推向顶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瑞士钟表业迎来了黄金时代,萧邦、伯爵、百达翡丽、爱彼、名士、劳力士等一批耀眼的品牌相继创立,形成世界高档钟表品牌的主阵营。
瑞士钟表业并非一直都如此“高大上”,在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最近一次危机是上世纪70年代石英表的冲击。当时以精工为代表的日本腕表厂商利用电子技术大规模生产石英表,凭借准时、廉价和轻便的优势,从低端发力,并成功地挤占了曾为瑞士控制的中端市场,对瑞士钟表业构成致命的打击。在短短的六、七年里,瑞士钟表产量在全球的比例从43%陡降到15%,超过半数企业倒闭,就业人数由9万一下子锐减至3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瑞士钟表——特别是机械表的末日已经降临。然而,经历20多年的不懈努力,瑞士钟表居然奇迹般地走出低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刻。瑞士钟表是怎么炼成的?简单归纳个中缘由,瑞士人做到了以下三点。
坚持传统 守得云开
瑞士钟表业最初的辉煌来自于欧洲皇室贵胄的需求,其炫耀奢华的作用大大超过计时,由此,工艺精湛、高贵奢华成为瑞士钟表的先天基因。工业革命后,先进技术、精密机械、富于经验的设计师和工人更是强化了瑞士钟表的这一特质。尽管石英危机到来之时,贵族时代早已结束,钟表也进入寻常百姓家,难以说得上是纯粹的奢侈品,但在瑞士传统钟表制造者的眼中,高端机械表却拥有特殊的魅力,如果失去这颗体现钟表业最高技术成就与创意水平的明珠,瑞士钟表业拥有了几个世纪的王冠也将黯然失色。正是在这种意念的支持下,瑞士高档钟表业走过了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在这场风暴中,尽管大量企业倒下了,但瑞士制表人坚定地相信手工制作的表拥有灵魂,相信精湛技术是钟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坚持自己的特色,固守传统的价值,致力于以传统的方式打造机械表,面壁十年图破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时光流转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低端石英表便宜泛滥到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人们又开始怀念机械表,怀念着它的“灵魂”,欣赏倾听机械运转发出的“滴答、滴答”的走时声。瑞士钟表业乘势以传统、经典的气息吸引消费者,引导了世界各地收藏古董表的热潮。人们开始去欣赏瑞士机械表的制作工艺,研究不同表匠的发明、个人风格和钟表品牌的传承历史,一些有特色功能的旧款钟表价格飚升。瑞士钟表企业借势将自身定位于高端奢侈品,适时推出一系列高价位的机械表,并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劳力士、百达翡丽这类信守只生产机械表的企业销量开始回升。最终,瑞士高端机械表度过难关,再次得到中高档消费者的认同,重拾昔日的尊贵地位。对此,宝珀表自矜道:“自1735年以来,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过一只宝珀石英表,日后为什么要有呢?”
不断创新 克敌制胜
如果仅仅只是坚持传统而不思进取,就算时机到来,鹿死谁手还说不定。瑞士钟表人在坚守中求突破创新,这才是克敌制胜的根本。低端产品占领市场,高端产品创造利润,他们在这两端专注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不断推陈出新,这才牢牢占据了钟表业的高地。
在低端市场里,日本人用来打击瑞士钟表的石英技术本是瑞士人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发明,也许是那时身为行业老大的傲慢让他们错失良机,但当瑞士人将目光重新投射到石英技术上时,他们决心生产比日本更好、更纤巧的石英表。80年代中期,瑞士联邦政府通过科学基金会和科研促进委员会,大力加强微电子技术在钟表工业的应用研究,开发了ASIC高集成电路和ETA25l型微电子控制器,在此基础上研制成了石英机芯、塑料外壳的廉价表,这就是后来被视为时尚象征的斯沃琪。一经推出,斯沃琪就当仁不让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表,并保持这一殊荣直至今日。斯沃琪的巨大成功为瑞士钟表的绝地大反攻奠定基础,不仅为其赢得了巨大且稳定的低端市场,更使其得以迅速积累资金,随之而来的是机械表品牌的重获新生。
高端市场上,瑞士钟表业大师们继续精研技术,不断提高走时精度,拿宝玑表来说,手工制作的部件误差竟在0.0002毫米之内,144小时的时间差被控制在十秒内(这仅仅是中国国家标准的1/24)。同时,大师们开发出带有诸如陀飞轮、三问、万年历这样复杂功能的机芯。此外,在深潜防水功能、金属表面处理、材料运用、航空航海用表等方面,瑞士人也有诸多突破。由此,瑞士机械表就如同半导体制造业一般,以高精度、复杂度构筑了一道高高的防火墙,让其他国家的钟表工厂望尘莫及。比如就在今年,瑞士著名钟表品牌百达翡丽为庆祝品牌175周年,新推出的复杂功能腕表大师弦音Ref.5175,拥有包括大小自鸣、三问、瞬跳万年历在内的近乎20项复杂功能,该表的研发、制造和组装耗时八年,整体零件总数达1580枚,其精美复杂程度令人惊讶艳羡。
品牌营销 领航世界
传统的瑞士钟表是一种以工匠的手工技术为生命的产品,即使是世界知名的制造商,其制造规模充其量就是手工工场水平,经营方式也因循守旧。“石英危机”让这些小规模的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中,不得不抱团取暖。难关渡过后,瑞士钟表业开始主动谋求结构调整与重组,最终形成数个超大型钟表集团。目前,世界最大的钟表工业集团斯沃琪旗下拥有宝玑、欧米茄、雷达、浪琴、天梭等品牌,而历峰集团则拥有名士、伯爵、江诗丹顿三个品牌,并将卡地亚的生产领域从珠宝首饰扩展到高端机械表及首饰表。经过调整,瑞士钟表企业数量减少,但整体实力却提升了,进而控制了全球八成高端机械表的生产。
这些超大型钟表集团组构方式并非简单的品牌叠加,而是行业深度整合的结果。以斯沃琪集团为例,其内部进行专业分工,机芯、集成电路等由专业工厂生产,集团管理其生产和运输、调配,腕表款式则由各品牌自行掌控。这样的管理运行方式在节约成本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益处颇多,既提高了腕表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又可充分发挥各品牌的特色,方便集团实行区域化、差别化品牌策略,从而避免旗下品牌陷入同室操戈。同时,品牌各有侧重发展区域:雪铁纳在北欧表现强势,汉弥尔顿则以美国市场为重,联合的销售大本营是德国。品牌定位差别就更明显了:欧米茄代表着成功人士的尊贵豪华,雷达是高科技的象征,斯沃琪的目标群体是潮流人士,天梭聚焦于热爱运动的人群,浪琴则是商务聚会或差旅人士的首选。
在中东和亚洲等新兴市场,主要推行积极的品牌营销战略,以瑞士钟表文化为切入点培育和引导消费,常见的品牌推广方式有植入影视广告、赞助艺术大赛、体育竞技等,通过宣传其数百年的辉煌历史和品牌传承,以及杰出工匠视自己的手艺为至高无上,潜心将精密机械构造融于精巧空间,力求每个环节完美的精神,来突出高端表的价值和尊崇感。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请本土受欢迎的文体明星代言产品来聚拢人气、拓展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排名前三位的腕表品牌欧米茄、卡地亚和浪琴都拥有数位中国明星代言人。
面对冲击时坚守,面临困境时创新,加上有效的品牌运营,今天的瑞士钟表已经牢牢占据了世界钟表业的顶端,这从腕表的售价可以直观看出——瑞士出口腕表的平均价格为733瑞郎,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