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如何过年

发布时间:2015-02-0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赵 炎    
 

古代官员过年,自唐朝就有了明文规定的假期,通常是从正月初一开始。据《唐六典》卷二所载开元假宁令:“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指的就是新年。宋代延续了这个天数,元明清三个朝代则缩减为三天。那么,古代官员过年都做些什么呢?

新年前夕,历代皇帝都要举行封宝仪式,将皇帝的二十五宝印玺封存起来。在这个仪式上,必须参加的官员有内阁大学士、钦天监、礼部属吏等,一个都不能少。另外,皇帝过年,还要祭神、祭祖、举行宴会等等,当官的焉能不去捧场?

唐、宋两朝皇帝过年的花样最多,除例行活动之外,还喜欢没事到处转悠看风景,害得官员们也得跟着转悠。清代皇帝喜欢在新年写“福”字赐给王公大臣,收到的自然得去谢恩;写完了“福”字,他还要郑重封笔,仪式隆重肃穆,手执名香致敬,官员们也都得参加。

古代官员在新年里做的事情,还是不少的,业余进修、干活挣钱、游戏市里、吃喝赌博等等。有的是正经事,官员不爱干;有的不正经,官员喜欢干却不敢干。但是,有一件事却必须干,那就是亲朋、同事之间的拜年贺节。

《轩渠录》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刘颁任职馆阁,“节日,同舍有从者以书简盛门状遍散于人家”,就是有同事命侍从捧个名片盒子,以散发名片的方式给朋友同僚贺节,可见新年假中相互拜年贺节的风气形成已久,已经到了不胜烦扰,必须用分送贺卡代替的地步。

可是,请人送贺卡,也是需要付跑路费的,刘颁就想出了一个很幽默的办法,既不用请小工,也不花钱,而是钻空子:“贡父(即刘颁)知之,乃呼所遣人坐别室,以酒炙犒之,因取书筒视之。凡与有一面之旧者,尽易己之门状。其人既饮食,再三致谢。遍走巷陌,实为贡父投刺,而主人之刺不达”。一顿酒食解决了所有的难题。

过个新年,也时常不快乐。有的官员会从精神层面来调剂。不是不让人快乐吗?那好,咱就自己找乐子。唐朝诗人卢照邻就很有特点,过年期间避开众人,独自去野外寻找乐趣,“归休乘暇日,馌稼返秋场”,算是一种自我精神抚慰。白居易也有自我放松的办法,“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白居易先生是一位勤政的好干部,平时放松一天大干九天,新年里估计要连续醉上数日才够本。

除了休息,还要做些正经事,这也是汉朝传下来的先例。据《后汉书》和《太平御览》等史料记载,汉朝官员在假日里,要么去“在职进修”,如宋均“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要么下地从事劳动,如尚子平“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饮食”;要么搞科学实验,如蔡伦“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到了唐宋以后,官场风气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然以“豪富郎日出游戏”为鄙事。

如果新年里不干正经事,那就要小心了。据《能改斋漫录》记载,宋代章郇公(章得象)爱好赌博,“作正字(秘书省职称)日,元正休与丁晋公博……”,没想到假期一完,就被监察御史狠狠地参了一本,说他“为帝侍,元正应祈福于帝,独迷博,非诤臣也”。这个大帽子扣得有些上纲上线了。

王安石为相时,就爱干涉官员们在新年假日里的娱乐,“时汴京员吏好因元正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介甫(王安石的字)出逢之,必下车公谒,以愧其心,自是莫敢出者”。大过年的,官员连逛街也不行,王安石未免管得太多了。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