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支点作用 推动丝路发展

发布时间:2015-02-0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杨省世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20139月和10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先后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打造惠及沿线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连云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点,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合作互动机制,有效推动丝路沿线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

一、以史为镜映照未来,强化时空互动

“一带一路”是世界时空距离最长的经济走廊,源起2000年,纵横万余公里,覆盖44亿人口、上百个民族,经济规模占世界1/3,货物和服务出口额占世界1/4。沿线国家地理、政治、文化、宗教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推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加强交流与合作、重新焕发古老丝路的伟大荣光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关键节点城市踊跃参与、率先作为、勇挑重担。纵观历史,连云港一直是联结东西、沟通海陆的重要枢纽:秦朝徐福由此东渡,将养蚕抽丝技术传到日本,海州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造像见证了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新亚欧大陆桥贯通至今,连云港承担了70%以上的过境运量,与内陆省区市合作设立了10余个无水港。深厚的对外交流历史,体现了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也昭示出她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未来,连云港可充分发挥交通和文化枢纽优势,依托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哈物流基地平台,进一步扩大东西双向开放,推动口岸功能由货物吞吐转向要素集聚、产业支撑和综合服务。以港产城联动增强承载能力,西引大陆桥,东联日韩东南亚,在航线开设、集疏运体系建设、通关便利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升能力,做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共同出海口、服务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自由贸易港区。

二、扩大交流增进了解,推进民心互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互动乃至全方位合作的催化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尊重彼此价值取向和核心利益,才能换来合作共识。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直致力于推动沿线经贸往来和情感沟通,有着良好的互动基础,可以继续发挥枢纽优势,推动民心互动。加强民风串联。文化是民风的精髓、联结民心的纽带,连云港将积极探索文化互动方式,把“陆海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论坛”、“连云港之夏”、“西游记文化节”打造成新丝绸之路上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动丝路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来连云港进行自然人文景观集中展示,组织媒体赴“一带一路”沿线采风,制作纪录片和宣传片在沿线城市媒体播放,全方位展示各国各地风情。促进民间互访。做优本土高校专业,积极开设中西亚语言文化课程,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连留学。开展青少年间互动,利用夏令营、网上群组和语言文化兴趣班等形式促进丝路青少年缔结友谊。推动丝路沿线专业协会、民间团体、群众组织增进交流、深化合作。加强宗教交流,新建高水准清真寺,增强宗教活动承载能力,为伊斯兰教传播营造友好环境。便利民众往来。充分发挥陆桥沿线城市旅游合作的基础,争取“一带一路”国家公民过境连云港72小时免签。促进特色旅游升级上量,探索开通丝路国际旅游客运专列,制定面向沿线国家公民的旅游优惠和便利政策。筹备对韩优质游轮航线,力争35年内开通对日客货班轮航线。

三、提升功能聚合要素,加快产业互动

中西亚的资源丰富,日韩的科技优势突出,而连云港拥有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众多国家级载体,适合发展大型临港产业、现代物流业、商贸业,为产业互动提供优质平台。发展立足双向开放的加工制造业,全面铺开国际油化产业基地、依托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招引西部和中西亚资源加工,油气、矿山装备制造等企业落户连云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创建以“一带一路”农产品加工贸易为基础的(东海)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展沟通东西无障碍的物流业。物流业特别是港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主要服务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主体。连云港将立足上合组织太平洋西岸物流中心定位,加快在中西部及中西亚“陆港”布局,与新加坡国际港务等“一带一路”知名港航物流企业深化合作,发展为临港工业及大宗海运提供一体化服务的航运物流业。召开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提升服务能力。推进金港湾物流园区、铁路集装箱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园区集聚落户,构建东北亚和中亚国家资源集中采购平台。建设辐射丝路的跨境电子商务中心,争取跻身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依托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哈物流基地,建设沟通美日韩和中亚的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电子商务平台。完善跨境电商贸易品一站式通关机制,携手淘宝、京东等电商业巨头拓展线上市场,积极在“一带一路”城市布局线下市场。

四、完善载体强化服务,突出平台互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一带一路”建设也非朝夕之功,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沿线各节点城市如同分散的璀璨明珠,需要发挥串联作用,让它们散发个性“异彩”,绽放共性“光芒”,连点成线,从而以线带面。连云港将发挥优势,探索合作新载体、新平台,积极推进区域协调互动。打造通关合作平台。探索“一带一路”通关合作机制,协调相关城市口岸查验部门合力开展“三互”试点,共建通关单信息互换互认新机制。打造信息互换载体,推广监管互认办法,建立执法互助制度;建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联合通关模式,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建设政府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沿线城市行政长官联席议事机制,定期商讨涉及区域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与沿线城市互派干部双向挂职工作机制。依托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提供场地、经费、人员往来等优惠政策,鼓励中亚国家政府、企业在连云港设立办事处和分支机构。建立“一带一路”研究机构。“一带一路”协同发展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需要前沿性理论探索进行支撑。连云港将牵头沿线社科研究力量设立研究所,借助“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东中西区域合作论坛”等高层次平台,积极探索区域协调理论。

五、创新机制突破瓶颈,加强政策互动

“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弥合地域、文化差异,打通区域协作的“最后一公里”。健全区域协调机制。争取“一带一路”合作协调机制在国家层面进行整合,将口岸通关、铁路运营等机制纳入上合组织框架。先行探索完善国内铁路运输协调机制,跟进建立跨境铁路运输协调机制。推动沿线城市将产业规划外延至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进而实现区内规划协同,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探索利益共享机制。连云港将营造良好的产业合作体制机制环境,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合作范例。共同探索建立产业跨行政区域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采取“飞地”开发、整体委托、技术入股、土地入股等合作模式,成立股份制联合开发公司。与中西部地区联建开发园区,以“区中区”、“园中园”形式在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内进行产业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构建人才交流机制。人才共享机制是区域合作的不竭动力,本着“统一规划、分别建设、共享共用”的原则,建立丝路国家和地区科技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与沿线重要节点上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产业转移等方面展开深度研究合作,促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机构加强交流合作。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与人才合作优势。

(作者系连云港市委书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