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改革已到了十分关键的时刻。敢不敢继续啃硬骨头,如何啃硬骨头,还有多少硬骨头需要去啃,都将在新的一年得到进一步回答。也正因为如此,在2015这个“关键之年”能否取得关键突破,也就成了衡量改革成败的关键。
很显然,气可鼓而不可泄。回顾过去的改革工作,在充分肯定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方面,也存在着吃软怕硬的现象,好改的大多改了,难改的则很少触及。即便触及,也是浅尝即止,不敢向纵深推进。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甚至有些领域还出现了倒退现象。自然,在新一年中,如何突破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且在改革过程中能够不引起大的震动,就成了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
毋容置疑,在过去一年里,一些被认为是改革硬骨头的领域和环节,已经制定和酝酿了比较成熟的改革方案。那接下来就应该抓紧方案的出台工作,尽快将方案付诸实施。而对于正在酝酿的领域和环节,则要抓紧方案的制定工作,力争使方案早日出台。否则,改革就很难向前推进。对已经出台改革方案的领域或环节,则应当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力争使改革早日释放红利。
能不能推出几个标志性的改革举措,是关键之年能否取得关键突破的重要衡量标准。因为,此轮改革不同于以往,修修补补已经不能成为改革的标志,也不能引起舆论和公众的关注,甚至会使外界产生不敢动真碰硬的错觉。其实,在改革的深水区,尽管难啃的骨头很多,但能够作为标志性改革举措的领域和环节也很多,就看有没有决心去啃这些硬骨头作为突破口了。譬如国企改革中对垄断领域的突破,财税改革中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重新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高收入阶层的抑制等等。只要有一些标志性改革举措的出台,并取得突破,舆论和公众对改革的信任与支持力度就会越来越大,突破改革瓶颈的阻力也就会越来越少。
当然,在一鼓作气抓改革中,也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与节奏,尤其要控制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此轮改革不会那么碎,也不会那么面面俱到,更多改革举措都是针对过去不敢触及的难点、焦点和重点而去的。因此,不可能再如过去那样比拼速度、比拼数量,而必须高度重视质量和效率,重视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尤其是不能使广大群众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也正是因为如此,改革方案的制定,就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真、全面、细致、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并确保不损害国家利益。阻力过大、操作难度过大的领域,要多听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多吸纳专家、学者的建议,不要闭门造车。眼下,许多地方提出了要在几年之内实现特定改革目标的要求,可以提,但不能盲目,不能操之过急。过于着急,过于追求速度,就有可能使改革方案不细致、不具体、不科学、不合理。
总之,新的一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关键之年能否取得关键突破,重在一个“实”字,工作“实”了,方案“实”了,措施“实”了,改革的推进就“实”了,效率就会高了,质量也自然好了。
(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