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红豆集团等四家中国企业联合一家柬埔寨企业在柬埔寨唯一的国际港口城市——西哈努克市郊共同打造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是中柬两国政府认定的唯一中柬国家级经济特区,旨在为中国企业搭建“投资东盟,辐射世界”的集群式投资贸易平台。西港特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5.28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轻工家电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全部建成后可容纳企业300多家,就业人口达8-10万人。7年来,在中柬两国领导人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港特区以“拓荒者”的精神在一片荒芜之地开疆拓土,现已成为发展较快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引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81家,为柬埔寨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
响应国家政策,选择合适投资地
2014年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时提出,愿意同柬方共同推进互联互通、经济特区、教育等领域合作,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洪森则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拉动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根据中柬两国领导人的指示精神,西港特区明确了港城产互动的发展思路,以打造“一城”、“两港”、“三中心”为发展目标,努力建成“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园区。
柬埔寨居于东南亚交通枢纽位置,是中国的友好近邻,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西港特区所在的西哈努克省,位于柬埔寨南部,濒临泰国湾,其港口是柬埔寨唯一的出海口,靠近规划中的克拉运河。克拉运河一旦建成,将避开马六甲海峡,形成太平洋与印度洋直通的捷径,西哈努克港也将成为繁忙的国际海洋运输通道和物资中转枢纽。除此之外,柬埔寨大力发展经济,所有行业都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28美元;在柬埔寨投资还可享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给予的特殊贸易优惠政策及额外的关税减免优惠。良好的投资环境赋予了西港特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诸多投资商的目光。
树立平台思维,提供全面服务
在开发建设中,西港特区始终树立平台思维,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使他们尽快融入柬埔寨。
第一,引入由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商业部、海关、商检、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代表组成的“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为入区企业提供投资申请、登记注册、报关、商检、核发原产地证明等服务,使区内企业不出园区便可办妥相关手续。
第二,建设酒店、宿舍、集贸市场及生活服务区,引入物流清关公司及柬埔寨加华银行等服务性机构,为区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员工的安居乐业创造条件,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运营环境。
第三,联合相关单位、机构举办金融服务介绍会、法律咨询会、税收政策解读会等,引导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尽快融入当地生产经营环境。同时,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茶话会,为企业提供分享信息、交流经验的沟通平台,帮助企业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建立劳动力市场,为区内企业搭建招工平台,并定于每月10日举行人力资源劳工招聘会,将企业的招工需求与柬埔寨全国各地的就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构筑安全投资平台
西港特区在发展中坚持把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作为实现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首先,注重“入乡随俗”,不仅聘请当地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严格遵从所在国法律法规,还主动与当地社会相融合,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其次,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产业园区的同时,更多地注重把视野拓宽到全球,面向世界各国招商,打造跨国企业发展的平台,建设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园区。目前特区已引进包括工业、服务业在内的81家企业入驻,其中欧盟、美国、日本等第三国企业10家,柬埔寨本土企业3家。这些企业的进驻,使西港特区由单一的中国园区升格为国际化园区,为西港特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系上了安全带。另外,为有效防范各项投资、经济、政治风险,西港特区还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投保海外投资险,有效规避国家征收、战争、汇兑限制等政治风险。同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安全管理规范,努力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国际化园区。
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增强发展后劲
针对国内柬语人才稀缺现状,西港特区从2007年开始就专门委托红豆大学开办柬语大专班,培养具备柬语特长、具有国际经贸知识和相应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红豆大学已开办三期2年制商务柬语班。
商请西港市政府选送柬籍优秀青年赴红豆大学进行2年制商务华语研修,目前,7位柬籍学员已顺利结业,部分已成为西港特区公司的骨干力量。
联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设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对区内柬籍员工及周边村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语言培训,为入区企业搭建职工培训平台,推进柬埔寨农民实现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现已举办了六期培训,先后开设《汉语基础》、《柬语基础》、《英语听说》等语言课程,以及《国际会计基础》、《计算机应用》、《国际物流实务》等应用课程,累计1.4万人次参加培训。
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社会
西港特区一方面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做负责任的国际企业,确保职工享有合法权益。不仅联合柬埔寨劳工局、社会福利保障部等部门,向区内企业反复深入推广劳工法,为上岗工人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并投保工伤险,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还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安全日”等全球“警示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在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助学、帮困、联欢等多种形式的献爱心活动,密切与园区周边学校师生和社区民众的联系,加深与当地人民的友谊。
另外,西港特区公司还热心公益慈善,造福当地百姓。特区在2008年捐资25.4万美元为当地修建学校;近五年向柬埔寨红十字会累计捐款16.5万美元,支持柬埔寨的经济社会建设,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向属地布雷诺县受灾渔民捐赠大米,缓解贫困灾民的燃眉之急;专门出资改善社区交通设施、公共活动场所和卫生环境条件,树立了西港特区在当地的声望,受到当地民众的好评。
争取双边政府支持,提供强有力保障
西港特区的成功离不开中柬两国领导人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2010年12月13日,中柬两国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关于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协定》,明确了西港特区的法律地位,使西港特区成为首个签订双边政府协定的合作区。
商务部先后邀请101名柬埔寨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参加五期援外培训,不仅提高了柬埔寨官员建设和管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能力,也为西港特区培育了更多的公共关系资源;商务、财政、发改、海关、商检、外事、外汇、金融、税务等部门通过为中方投资主体投资建设西港特区项目在立项审批、物资进出口检验检疫和通关验放、人员出入境、融资及资金汇兑、投资保障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西港特区提供各项便利政策;各级政府部门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展会、推介会,帮助西港特区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江苏省、无锡市通过与当地建立友城合作,为西港特区营造优良的运营环境。
(作者单位:西港特区品牌文化科)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