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时代造就越来越多的好人,越来越多的好人正推动中国梦扬帆起航。改革开放以来,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涌现了一大批道德建设先进人物,有力彰显了时代精神风貌。榜样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沃土,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记录榜样群像
注重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文明道德高地,是主流媒体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媒体人的职业敏感点和写作兴奋点。
34年前选择了记者这一行,24年前选择了《光明日报》,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让我有了很多接触好人、写好人的机会。
21年前,我陪孔繁森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14天,我问他:“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他笑了笑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
7年前,我第一个写了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我问他:“你已经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他说:“我是周总理钦点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
也是在7年前汶川大地震中,我见到一位父亲,他被通知来认领女儿遗体时,没有痛哭,也没有责怪,把尸体绑在带来的木板上,背上肩就往家走。40分钟的车程,竟然足足走了13个小时。走走停停,哭哭笑笑,他要把一肚子酸甜苦辣都讲给女儿听。我想,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乐观向上传统美德的真实写照吗?
去年8月,我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12海里,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没有淡水,没有电,没有网络。一对叫王继才、王仕花的夫妇在这个岛上,一守就是29年。10585个日日夜夜,夫妻俩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日子,用坏了170多面国旗,听坏了19台收音机……王继才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
这是一个好人辈出的时代,先进榜样构成了一个很大的群体,绝不是个例和偶然,而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感谢这个培育好人的时代,让我续写好人的脚步永不停歇!
传扬凡人善举
《光明日报》坚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不仅设有光明人物专版,还精心策划了“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基层干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专栏,为传扬榜样故事提供了有力载体。
这些人物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坚守正道,或敬业奉献、虔诚勤勉,或孝老爱亲、血脉情深。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凡如尘,却是道德高地的“大腕儿”。正是我们身边这些可亲可感的普通人,用自身行动践行着“中国好德行”。
凡人善举从哪里来?从基层来,从生活中来,从生动的生产实践中来。基层一线也是新闻报道的不涸之源,记者的灵感也源自平凡岗位上点滴细微的感动。30多年来,我始终如一地扎根在基层,坚守在基层。最基层的人和事也给了我最动容的感动、最深刻的思考。
在赣州采访时,我听说村里有个乡村教师叫胡永钊,常年在大山深处教书。于是,我带上一壶水、一支笔、一个笔记本踏进大山,重走胡永钊从家到学校的教书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连绵起伏的山荒无人烟、山头连着山头,一路上几乎全靠爬着走。天渐渐黑了,山里的夜晚静谧、空灵,我的心被山村贫瘠的教育刺得生疼,同时被胡永钊的感人事迹温暖着。夜晚回到住处,我含泪写下了《走不尽的山路,抹不完的泪》。
榜样涤荡心灵
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直到今天,榜样的力量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采访榜样过程中,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得到净化。与此同时,我也不断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榜样?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王强、累倒在三尺讲台上的河海大学教授彭世彰……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信仰,作为一个拿笔写字的记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录这些展现着人性光辉的点点滴滴,站好每一班岗,写好每一篇稿件,让更多的人知道好人的故事,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让我们的民族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天天挺拔起来。
讲好榜样故事既是激励社会中更多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灵魂净化洗涤。一个个典型人物的背后,是作为一名跑基层记者的一次次用心捕捉,是一个个温暖瞬间的呈现。写好榜样是我的新闻信仰,同时这些榜样也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让我将工作始终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讲好榜样故事,要甘于吃苦。采写的榜样事迹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没有艰苦的生活体验是达不到的。只有懂得俯下身子去付出,才能体验到榜样的真正生活;也正是因为有了付出,才能走入榜样的内心世界。只有自己在付出中先被感染,自己有流泪的冲动,才能将冰冷的文字化为有温度的新闻故事去感染读者、触动灵魂,让每一个人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让千百万人接受精神的洗礼!
(作者系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