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数据表达方面,多次运用了“左右”这个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等。显然,这不仅是表达的方式改变,更不是表达的随意,而是有着很深的内涵。
一方面,它预示着经济形势的不可预见性,特别是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依然很大,各种难以预测的矛盾和问题随时有可能出现。因此,经济增长也好,其他方面的发展也罢,都有可能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波动,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另一方面,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特别是改革红利的释放、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极有可能对经济增长等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使经济增长数据超出预期,从而高于年初确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如果把经济增长目标等数据过于固定在某一具体目标上,会影响政策的实施,影响各种措施的落实,导致政策和措施的灵活性不够。
近年来,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仍然把经济数据固定在某一具体目标上,已经给发展环境带来了不小压力。譬如经济增长率,年初确定了7.5%的增长目标,完成目标就可以认为是经济运行正常了。反之,哪怕少0.1个百分点,也会被认为是经济运行不正常。实际上,7.5%与7.4%到底存在多大差距,谁也说不清。有时候,7.5%可能比7.4%的环境更差、经济形势更加恶劣。
如果将经济运行目标的弹性放大一些,使其有一个可以上下浮动的区间,7.5%可以算完成,7.4%也能算完成,7.5%不算发展形势更好,7.4%也不算发展形势更坏。那么,发展的环境也就会变得相对宽松,很多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也就会更加自然、更加符合市场化,而不会因为经济数据的微弱差距,对政策作出频繁调整。
从今年宏观经济形势走向来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可能出现很多不可预见因素。譬如油价的变化,不仅会受到市场影响,而且会受到各种政治因素影响,不仅会在价格持续下跌、甚至暴跌中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有可能会在价格快速上涨中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对经济形势的影响很难把控。从国内来看,也有许多难以预见的因素,特别是楼市向何处去,改革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释放红利,地方政府能否按照中央确定的目标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效率如何,社会融资结构能否得到优化,等等,也都会对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对经济运行目标就没有必要固定得那么死、那么刻板,而完全可以灵活机动一些,留下一些可以调整和浮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一旦经济运行目标的灵活性强了,有了可上下浮动的空间,那么,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僵化评判,就很难再找到借口,唱空或唱衰中国经济者,也就很难在经济数据的微弱差距中找到“依据”。
当然,我们同时也发现,总理的报告对那些刚性非常强、要求非常明确、不能含糊的工作,则提出了十分明确的指标标准。如城镇新增就业、能耗强度下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等。也就是说,这些方面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可以上下浮动的空间。
(作者系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著名财经评论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