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二十年,每一个人现在的工作都可能会死亡,那些仍存活的工作,形态也会有重大改变。
——[美]托夫勒
一种职业的兴衰变迁,不仅会对从业者个人及其家庭产生影响,还会对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及国家相关政策产生影响。了解未来职业兴衰变迁的规律,才能赢得未来,创造未来。
未来职业如何发展,如何变迁,是与未来世界的需求和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未来世界的需求既包括生产的需求,又包括生活的需求。生产的需求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并节约成本,生活的需求则要求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准不断提高以更贴近实际,尤其是在追求个性化、精细化、分众化的个人消费领域。这些需求分别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对未来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进步会促使新的职业产生,并促使旧的职业消亡,新的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更高的科技素养和知识水平,旧的职业则被机械和人工智能所替代;一些职业会被分解为更为细致的职业门类,一些职业会跨界融合、重组创新出新的职业门类。只有更加清晰地了解未来世界的需求和科技进步,才能准确把住未来职业发展的“脉络”。
哪些职业是未来最需要的呢?《与未来沟通》一书的作者Thomas Frey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指出,未来有六大职业会发展迅速,包括物流师、道德黑客、保险精算师、流行病学家、前端工程师、食品化学家。World Wide Learn网站在2011年做过关于未来十年十大热门职业的预测,列举计算机程序设计师、日托服务人员、老人护理专家、就业指导专家、环境工程师、家庭保健员、管理顾问师、网络专家、医师助理、社会工作协调员为未来十大热门职业。《时代》杂志也做过一个预测,指称从2011年到2020年间,细胞组织工程师、基因程序设计师、养殖转基因生物的科技农民、转基因食品检验师、数据采集筛选人员、热线咨询维修员、虚拟现实表演者、窄播人员、图灵机器人测试员、知识工程师将成为十大热门职业。前两种预测主要是从未来世界需求的角度作出的,《时代》杂志的预测基本是围绕科技进步展开的,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未来社会知识经济的图景,职业中的体力成分变得微乎其微,完全契合未来机器人将承担大部分人类体力劳动的趋势。
在加拿大信托计划举办的“启发思维”活动中,有专家列举了10种将会出现的全新职业:机器人咨询顾问、荒野复苏者、垃圾规划师、无人机守夜人、化简专家、医疗导航员、怀旧者、远程外科医生、太阳能技术专家、复合养殖农夫。这些职业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实际与人们未来的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列举的未来热门职业则比较贴近可以想像的现实,其中不乏传统职业,包括环保会计师、网络广告专家、影视音乐人、儿童保姆、科技作家、建筑计划经理、信息系统咨询顾问、通讯工程师、金融业公关经理、物理治疗师、人力资源招募主管、电脑连线专家、房地产律师、初诊医师、网站设计师、国际网络行销经理、分子生物学家、社会工作辅导人员等20类职业。
对于在未来可能会消失的职业,美国青年企业家委员会提供的一项报告显示,到2020年有12大行业可能将不复存在,包括出租车、邮政、造纸、固定电话、手机、信用卡、钱包、电影院、CD、有线电视、快餐店员工以及零售健康保险中介。预测中即将消失的职业,大都与科技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兴起有关联,届时许多职业将被智能化机器取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谷歌公司研究的无人驾驶汽车,它将会对出租车以及卡车司机等职业造成影响。
据英国牛津大学某科研小组发表的一篇关于“电脑机械化替代人工”的论文预测,未来全球近半数的工作岗位将被机械所替代,约1.4亿人的全职知识劳动者今后很可能被电脑所取代。因为任何工作都需要对应的技能,而这些技能今后能否被机械自动化所代替,与今后科技发展的趋势动向紧密挂钩,最不容易被电脑机械化所代替的工作则是那些与人类某些特性相关的职业,比如需要手指灵活操作、艺术创作、交涉力、说服力等方面的职业。该论文举例说,法院可以在判决前通过电脑对成千上万的辩论意向书以及案例等进行细查,利用美国软件巨头赛门铁克提供的服务,可以在2天时间内对57万份以上的文件进行分析归类,这样一来,律师助理以及专门负责合同签订、专利等的律师类工作就可以完全交由电脑处理。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一份由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在接下来20年内,1/3的英国工作,诸如行政、销售、服务、公共交通、建筑、中介及生产行业的职位,将很有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这其中,低薪工人又是最有可能会被取代的。事实上,从2001年起,英国的图书管理员、文秘、推销以及旅行社等职业的岗位已经減少了40%;但与此同时,像健身教练、数据科学家、社交媒体实习生等新兴职业则从无到有,日益风行。
对以上的预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未来职业发展的基本走向:一些原有的职业会消失,继续存在的职业内涵会发生变化,导致职业的经营、运作方式以及职业分工的依据发生变化,对从业者的要求也随之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职业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职业被机械和人工智能产品代替,体力劳动脑力化、专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脑力劳动职业在未来的比重越来越大;未来职业对从业者的技能和素养有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有专家指出,未来职业发展将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职业的教育含量增大。各种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受过良好教育、掌握最新技术的技术工人,单纯的体力劳动或机械操作职业将明显减少。二是职业要求不断更新。一些职业,因新的工作设备和条件变化,对职业内容有了新的要求。三是永久性职业减少。只有少数人能拥有“永久性”的工作,而从事计时、计件或临时性职业的人会越来越多。
面对未来,从业者并不需要那么悲观。2014年月11月6日,北京–世邦魏理仕顾问公司携手中国启皓公司联合发布的白皮书《加速迈进2030—未来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对未来10至15年间的职业作了预测,认为客户服务、加工及中层管理等工种将“消失”,但同时也指出,“丧失职位不一定等于丧失工作,只是改变了由人类负责的工作范畴”,届时新职位空缺将趋向要求应征者更具创意、社交技巧及运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会有更多自由工作者,亦会衍生出更多20至40人的小型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速度及固有技术,挑战大企业。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