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产业逆势而上助力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15-06-0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远 望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当前,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为我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机遇。

服务外包逆势而上,“一带一路”合同金额同比增30%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服务外包产业逆势而上,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较好地对冲着经济下行。2014年,服务外包合同金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6百万,服务外包产业逐步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亮点。商务部公布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执行金额1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执行金额121.9亿美元,同比增长8.8%。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在传统货物贸易竞争力削弱的背景下,服务外包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大。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进一步加深。“一带一路”战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加强与中国服务外包项目合作,推进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一季度,中国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33.3亿美元和20.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0%8.1%

服务外包仍相对滞后,国家战略性支持应运而出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经过初步形成期和快速成长期,正迈入成熟期前的“转型阵痛期”。尽管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资源要素都已获得了一定存量的积累,但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仍不足,转型升级的挑战日益凸显,亟需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指引。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已进入一个新常态。据海关统计,201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贸易顺差7553.3亿元,扩大6.1倍。与货物贸易大额顺差相比,前2月中国服务贸易逆差291亿美元,服务贸易发展仍相对滞后。可见,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培育和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与服务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我国积极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机遇,以商务部为代表的19个国家部委相继出台了30多个支持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文件。

201411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这意味着服务外包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打破产业步入成熟期过程中的一系列瓶颈,更好地发挥服务外包产业在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形成外贸新优势等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

政策优惠力度加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扩围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京交会上提出,“要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拓展服务外包”;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同时要求“思想要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不能再“含含糊糊”,要多给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

在服务外包政策上,要求政府部门拓宽购买服务领域,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试行国际服务外包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政策;通过金融、保险、融资担保等机构和政策性银行,以及支持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此外,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提出扩大现有政策的实施范围。

1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将根据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布局,再增加10个服务外包城市,从20151月启动。目前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厦门。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公布数据,2014年,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641.4亿美元,执行金额497.1亿美元,同比增长15.5%23.4%,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9.3%88.9%。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726家,新增从业人员65.1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员54.3万人,集聚和带动作用显著。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综合评价工作,并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研究,统筹考虑东、中、西部城市和产业布局,有序增加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上述《意见》指出,今后三年,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将持续快速扩大,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5%以上。

在岸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除离岸服务外包,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在岸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带动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据商务部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承接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4.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执行金额52.6亿美元,同比增长20.8%

中国服务外包的特色之处还在于市场规模可观的在岸外包,也即本土制造业释放出来的外包业务。20139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4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公共服务外包以及与工业相融合的服务外包等在岸市场需求已处于不断释放中,发展迅速。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支持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购买非核心业务的专业服务,政府部门也要拓宽购买服务领域。这被解读为即将出台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将会进一步释放国内在岸服务外包市场需求,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其中,政府外包的领域有很多,比如现在采用外包较多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规划和实施等,未来可以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进行尝试。

政府等外包需求释放,在岸服务外包商将迎来需求爆发期。华融证券发布研报称,由于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服务外包国。由印度的产业经验来看,服务外包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整合迅速获取规模效益,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及融资政策的大力支持将有助于上述过程的快速完成,从而有助于快速培养一批行业龙头,带领行业健康发展。

研报称,政府、金融等外包需求将快速释放。国家一再强调拓宽政府购买服务领域,精简政府职能,提高运行效率。金融领域目前正处于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将不断产生大量的业务及信息系统研发需求。出于安全的考虑,重点的政府部门、金融领域已被要求使用国产的软、硬件,这为国内服务外包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服务外包产业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姜荣春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发展进入转型期等多重因素影响,近两年我国服务外包总体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明显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和宏观经济整体增速,是最有活力的经济领域之一。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利于形成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亮点和促进经济转型的新支撑。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表示,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充分表明国家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视,同时释放出积极信号: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力发展正当其时,将迎来二次发展的“春天”。

软通动力集团执行副总裁方发和进一步分析指出,美国的服务业占整个GDP份额将近70%,但中国服务业在GDP占比仅有47%左右,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未来中国本土产生的外包机会,即在岸外包会越来越多,如果再配合智慧城市、产业物联网以及各个传统行业的转型,将会释放出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表示,服务外包产业不必再走“先做大再做强、先发展再升级”的老路,而应做大做强两手抓,直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我国正快速迈向服务经济时代,服务外包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将有效吸纳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并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