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打开天窗,看清“互联网+”为你我创新创业开启的三大风口。
第一大风口:去界,“链接一切”迸发创业机会
迄今为止的工业文明创造出一种繁荣,我们身在其中。如果看得清一点,就会发现其特征是:专业分工、产业分明、规模生产、全球协作。这是过往的人类生产力水平下能够做到的最好选择。工业时代的经济基础是专门化的资源和能力配置,相互之间有个“界”,而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把这些“界”逐步去掉了。于是,一番新的壮丽景象出现了。
空间去界:世界再大,也不浪费。
人需要住的地方,于是建住宅;需要办公,于是建办公楼;需要用餐,于是建饭店;需要上课,于是建教室……这些空间都是专用的,同时也是浪费的,用互联网+一下,能做的不仅仅是“途家网”。
人需要出行,于是买车;你没有买车,所以打车、搭大巴。一边是拥挤不堪的车辆,一边是千辛万苦的赶路人,浪费了每辆车上的空座。用互联网+一下,机会也不只是“打车软件”那么简单。
将用户与分布式的空间资源链接起来,这就是基于LBS的服务。“大鹅网”、“大众点评网”、“街旁网”、“开开网”、“切客网”、“领地网”、“网易八方”、“嘀咕”、“爱逛八方”、“多乐趣”、“酣逗身边”、“邻讯”、“碰友”、“飘信”、“随手寻”,新的创业项目仍在不断迭代……
时间去界:时间都到这里来了!
社区大妈们发明了“时间银行”,有空帮邻居看护小孩,记上2小时的“时间储蓄”,而下次对方帮我去菜场带个菜,就支付给他半小时的“时间提取”。千百万人,不同的忙闲时间,用互联网+一下如何?“任务中国”、“猪八戒”、“时间财富”、“微差事”、“办事儿”、“赚零用”、“达工人”到当下流行的微店和人人营销,都是撬动万众碎片时间的协作创新。
从PGC到UGC,代表着内容生产模式的变革。维基百科,就是大众用零散时间实现的。知乎,以及百度知道、新浪爱问,莫不如此。而图片社区instagram、视频社区vine、声音社区唱吧、有声图片社区啪啪,甚至frontback和twitter,都是新生代随时畅游的大世界。
归属去界:所有,不如所用。
无疑,共享经济正在兴起。从交流自行车、相机、工具、乐器到各类物品及服务,既有二手交易,也有以租代售。
前沃尔玛高管Andy Ruben创办了旧货分享平台Yerdle,他的愿景是“通过社交分享旧货减少两成消费”,并“成为与亚马逊并驾齐驱的新一代零售业核心”。在中国,短租领域的“蚂蚁短租”、“小猪短租”、“游天下”、“程途网”、“途家网”、“天天如家”,餐饮领域的“妈妈的菜”、“回家吃饭”、“有饭”,办公领域的“马上办公”、“联合创业办公社”、“SOHO3Q”等已经全面开花。
会不会已经做得太多,没有机会了?非也!比如宠物寄养(国内有“宠托邦”等),有人反向经营让用户短期领养吗?还没有。比如家具销售,有人面向家庭分期租用吗?还很少。比如名品寄卖,有人做论次租用吗?二手共享,细分专用领域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大风口:去介,渠道之王被拉下神坛
交易需要商场,资金需要银行,教育需要学校,看病需要医院,还有电视台、旅行社、门店、前台……产供之间有70%的成本发生在渠道环节,直到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终于可以找到更好的模式:去中介!
交易去介:机会在商场和网店之后。
当网店作为交易“中介”逐步显现低效和高成本时,去掉网店又成为必由之路。这就是风行天下的O2O,它让供需之间形成无缝系统,而码上淘、微店、购物圈、企业号等,代表了BAT们寻找下一代交易载体的迭代努力。
到家服务是交易去介的另一种典型。“河锂家”、“E袋洗”、“功夫熊”、“下厨房”、“美到家”、“爱大厨”、“好厨师”和高调升级的“58到家”,大有门店不灭,发展不止的气势。
交易去介的未来,是智能互联后的全新购物场景。物联网让每件交易对象(或体验对象)都有唯一的数字身份,消费者通过任意接触点可以买卖、分享甚至加工。现在,各种场景化嵌入式购物花样翻新,而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应用更在推波助澜。
金融去介: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银行为自己的高大上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而P2P则轻装上阵,一路风起云涌。“人人贷”、“宜信”、“有利网”、“宜人贷”、“融贷网”、“易贷网”、“速帮贷”、“合盘贷”,以及一路高歌猛进的“陆金所”。资金的供需就像商品和服务的电商化一样,获得了直接的合作机制。
金融去介的另一种努力是第三方支付的出现。除银联老大之外,支付宝、百度钱包、微信钱包三家站台,“快钱”、“汇付天下”、“易宝”、“通联”、“环迅支付”、“拉卡拉”、“翼支付”、“钱袋宝”、“盛付通”、“网付通”、“联动优势”、“盒子支付”等层出不穷。
金融去介的终极努力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创造。作为价值符号和支付凭证,虚拟货币无疑更具优势。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百度币”、腾讯“Q币”,盛大公司的“点券”,新浪的“微币”(用于微游戏、新浪读书等),以及“侠义元宝”(用于侠义道游戏)等,正在给后来者历史性的启示。
教育去介:明显滞后,机会无穷。
中国在线教育在打造中国特色的家教和考试辅导市场方面最容易取得成功。网络家教平台,有“91外教”、“1号教室”、“新东方”等;考试辅导型,有“梯子网”、“猿题库”、“问他作业”、“我要当学霸”、“百词斩”等。
但将线下教育搬到线上,并不是教育的未来。真正的教育,是基于问题的知识发现,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学习促进,基于合作共享的集体化努力。百度知道和知乎,是基于问题的知识转移和分享知识,而大任咨询推出的“改善在线”,代表着基于问题的知识生产和共享模式。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有着无穷的机会等待挖掘。
同样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用于“医疗行业”(在线诊断、处方和药品电商等)、“旅游行业”(旅游电商、自助行和旅游资源共享等)、“媒体行业”(自媒体、全媒体等)、“制造行业”(3D打印和DIY应用等)……原理是一致的:那些工业时代必不可少的交易中介、传播中介、协作中介逐步被去掉,取而代之的,是异彩纷呈的创业创新。
第三大风口:去诫,一切回归人性
网络时代标志着人类生产力水平进入全新的阶段,同期的消费需求也必然升级换代。特别是过去被马克思称为“异化”的市场体系,终于掉头回归到为人(消费者)自身服务了。于是,源自市场的各种创新出现了。
自媒体:从代表全体,到代表自我。
近期,腾讯、新浪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发布了新一期的中国自媒体影响力排行榜,吴晓波频道、《万万没想到》等自媒体榜上有名。目前第一线的自媒体,微博千万粉、微信百万粉是入级门槛。特别是微信平台上坐拥百万以上粉丝的自媒体,正在中国市场上大行其道。比如:“罗辑思维”、“万能的大熊”、“青龙老贼”、“朱卫坤”、“鬼脚七”、“宗宁”、“刘兴亮”、“马继华”、“毛启盈”、“金错刀”等。
自媒体依托的或者说创造的,正是粉丝经济。人们愿意供养其心中的偶像,为好感和关系买单。如何成为偶像?心灵代言、超级符号、独特内容和自主传播四者缺一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自媒体化。不论是B2B,还是B2C,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同样由供需交易型转向了偶像粉丝型。我们可以从万科、海尔、华为、万达等传统企业转型中看出端倪;更不用说阿里、小米等互联网企业对合伙人明星化的包装。
体验经济:她时代人人有份。
工业时代我们习惯了以理性与感性区分人的决策和行为。当大数据和云计算代替人脑,进行比人的思考更靠谱的关系判断时,人的独特能力只存下了“感性”。于是一切围绕“体验”的创造成了价值提升的关键。
经营场景体验化:源自新加坡的“邻里式”社区中心,正在中国改造传统的小区开发与物业,源自美国的“娱乐化”购物中心,也在万达为代表的商业体中发扬光大,源自日本的“绿色化”公共空间,同样在中国各地造景工程中一一亮相。
产品设计宜人化:苹果引领了产品设计的宜人化。商业世界的种种用心,要么用以适应人的生理特征(易用和省力),要么用以适应人的心理特征(识别、防呆、舒适、优美)。
营销努力体验化:如响应式服务(海底捞),代入式、定制化体验(家俱、服装、旅游等3D模拟),亲友式、关怀型的沟通交流(从保健品到保险尤其如此),创意式、戏剧化促销设计(限时竞价、一元众筹),以及观光式、基地化深度营销(农业、现代制造基地等)。
自主经济:参与感是成功密码。
自助:过去多人合作的事务,今天为什么可以独自完成?因为数据、知识及工具都平台化了,每个人都可以即时获得来自云端的柔性支持。最先应用的,是程序化且重复性的操作。比如银行终端POS机,从查询、存取的简单功能,扩大到包括开卡和销卡在内的全功能应用。比如加油站的自助化,检票站的自助化,甚至超市收银的自助化。更高级的应用,是自助检测、自助诊疗、自助生产和自助提货。如果一般的患者都能借助于智能健康器进行自我检查并上传到医疗中心,那么诊断和处方的效率将极大提高。如果数控车间将设计平台开放给下游用户企业或经认证的外部创客,那么完全的个性化订制就不再存在效率的损耗。
互助:互助行为,令参与经济的魅力更为明显。客户员工化将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用户不再满足于对成品的挑选和购买,他们希望更进一步,在设计、采购、制造、包装、质控及物流过程中,就参与其中,当然是以“在线”而未必“在场”的方式。看看小米的米聊,LinkedIn的个人档案,以及微博和微信,甚至淘宝的光棍节,就明白:越开放,越吸引;越投入,越依赖!
自主经济的未来,是对资本模式的革新。每家企业,由一开始的“资者有其股”,将演化成“劳者有其股”,最后的趋势将是“用者有其股”。出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为一体,消费即投资,用户即股东。企业的本质不再是市场交易的替代,而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企业的目的不再是追求利润,也不是创造顾客,而是满足其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作者系南京市企业互联网转型研究会会长)
链接资料
“互联网+”未来发展十大趋势
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互联网+”服务商崛起。初期的“互联网+”服务商是单体经营,后期则会发展成为复合体,不排除后期会发展成为纯互联网模式的平台型企业。
“互联网+”技术成为热门职业。由于社会及行业的需要,会催生大量的专业技术从业者。这个职业群体的构成包括成熟的技术人员及运营人员,还有更多的通过培训上岗的人员。
“互联网+”职业培训兴起。在“互联网+”这一轮热潮中,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会兴起,可以具体细分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
平台(生态)型电商再受热捧。在电商方面,平台型电商及生态型电商会广受关注,包括大型平台及地方平台。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在转型初期,更多企业会选择加入一个平台或者生态。
供应链平台更受重视。企业及行业转型的根本是供应链的互联网化,供应链平台会成为重中之重,专门设计和研究供应链的商家会成为构成传统企业新商业模式主架构部分的服务者。
O2O会成为“互联网+”企业首选。大量O2O企业的案例可以为传统企业转向提供经验,也可以为互联网企业融合传统企业提供思路。接下来,O2O会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也是线上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
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当前,整个创业生态都是围绕移动互联网的,在政策的激励下,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出现,接下来各地的孵化器将会主推“互联网+”项目。
加速传统企业的并购与收购。近几年来,随着实体行业的萧条与不景气,这些手握大量资本的企业开始着眼互联网,很多专注互联网投资的基金都有传统企业的身影。线下资本投入线上,有利于民间资本的优化及再分配。
促进部分互联网企业快速落地。基本上每一个APP都是某个行业或者其细分领域的代表,在线上无法解决盈利问题的时候,这些商家都有落地线下的趋势。“互联网+”政策能够促成过去这些商家做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这也算是将来一个趋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