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说: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互联网就是这样的技术,它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三马”(马明哲、马化腾和马云)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2013年底的腾讯WE大会上,马化腾再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看法。他视“互联网+”为通向互联网未来的七个路标之一,“互联网+”式创新正在涌现。
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和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第二个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每个阶段各20-30年)。今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21周年,中国迄今已经有6.5亿网民,5亿的智能手机用户,通信网络的进步,互联网、智能手机在企业、人群中的广泛应用,智能芯片在物体中的广泛安装,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什么?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马化腾在2013年腾讯WE大会上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已经不敢轻视互联网这个话题了。”“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无论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快的打车、淘点点所做的工作都是努力实现交易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的数据流动性最强,不会像以往一样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在线数据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互联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或者说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正在回归“信息为核心”这个本质。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看到的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天然具备的全球开放、平等、透明等特性使得信息和数据在工业社会中被压抑的巨大潜力爆发出来,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例如,淘宝网作为架构在互联网上的商务交易平台,促进了商品供给-消费需求数据和信息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通、分享和对接:10亿件商品、900万商家、3亿多消费者实时对接,形成一个超级在线大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流通业的效率和水平,释放了内需消费潜力。
拥抱“互联网+”,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也是“新常态”下企业竞争、产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新的推动力。互联网改变着商业模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使一些传统行业逐渐消亡,同时也创造出一些过去所没有的业态。站在这个风口上,我们相信,“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相加,它带来的效果是革命性的,“互联网+”的未来一定会从“+”变成“×”。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