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办”也需“精准设计”

发布时间:2015-06-0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刘庆传    

最近,“马上就办”成为一个高频词。对于中央和省委的决策,要“马上就办,办就办成”,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一种作风。但是,作为决策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下属“马上就办”,如果没有“马上就办”,是什么原因,又该怎么办?这其中,就牵涉到“马上就办”也需要“精准设计”的问题。

李克强总理曾说:“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总理的决策都会遭遇“处长把关”,说明决策执行的艰辛与困难,说明“马上就办”的不易和可贵。

有的同志可能会觉得,身为堂堂“一县之长”,我说的话还有人不听的?我作的决策还有人说不的?的确,当面不听或说不的可能没有,但背后说不的“软抵触”有没有则很难说。践行“马上就办”,决策者的地位和权威、执行者的作风和效率确实很重要。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原因,“一县之长”拍板的事情往往更容易被“马上就办”,这可能是事实。但是,作为“一县之长”,恐怕也不能过于乐观而要有清醒头脑,要想到自己的决策也可能遭遇“处长现象”之类的中梗阻以及执行效力按层级依次衰减等问题。换言之,自己的决策也可能不被“马上就办”、打折扣办、表面上办,甚至根本不办。

决策者想要规避“处长现象”等执行困境,让自己的决策“马上就办”,首先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未想成功,先想失败”,知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道理,为决策的执行留足“提前量”。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树立决策者的威信,提高执行者的效率,真正实现“说了算、定了干、干则成”;另一方面,也要对决策进行“精准设计”,让需要“马上就办”的事情乐意并能够为各级“马上办”、“立即办”。这种“设计”,一是指对决策内容的可行性、必要性,实施办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等进行研判、论证、设计,二是指对决策实施中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定。

西汉初年,诸侯问题尾大不掉。汉景帝用晁错削藩之策,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让诸侯问题稍稍抑制。到了武帝时代,主父偃建议实施“推恩令”,允许诸侯将土地推恩分封子弟,如此既让诸侯感受朝廷的恩德,又使诸侯土地越来越小,解除了对朝廷的威胁。同样是削藩,强削则遇抵制,而推恩则被马上执行,导致多赢,从中不难看出决策“精准设计”的极其重要性。

过去,人们说“对策也是一面‘镜子’”,说的是之所以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状况,问题固然在于“下”,但“上”也应该反思,因为如果“上”面的政策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一点,恐怕下有对策的情况就不会产生。以此比之,要让决策“马上就办”,一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有“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的作风,另一方面,也需要决策者进行“精准设计”,让需要“马上就办”的事情真正是百姓呼唤、社会需要、条件许可并且努把力就能够办成的事情,让“马上就办”有完善、配套的奖惩机制。

(作者系新华日报主任记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