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出则务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5-06-0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本刊评论员 袁 文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依法治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经展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下大力气解决“不落实”问题,必须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干部在叹苦衷:落实难,难落实。这其中,既有“肠梗阻”的问题,也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令出则务在必行,岂宜或进或退。”这句话出自《周易·巽卦》,大意是说,颁布政令一定要落脚在能行易行,政令颁布者必须率先执行,执行政令必须坚决到位,不留“变通执行”的余地。认真揣摩这句古代治国理政名言的深意,我们是否会受到一些启发呢?

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令出则务在必行”强调了“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的思想,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审慎态度和根本立场。在我国古代,政策制定者很早就注意到让“政令畅通”的“诀窍”:一是政令要能行。古人说得很清楚,“令顺民心,则威令行”、“圣王为政,当使易从而难犯,故令行如流水,民从如顺风。若使设难从之教、为易犯之令,虽迫以严刑,而终不用命”。也就是说,制定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政策本身是否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是否便于操作、易于执行,如果政策本身缺乏可操作性,或者脱离社会实际太远,最终的结局只会是“虽迫以严刑,而终不用命”。二是要率行。“其身正,不令而行”,“上正身以率下,下顺上而法之,则德教成、政令行也”,即是强调政策制定者要以身示范、做好榜样。

从政策执行者的角度来看,“令出则务在必行”强调了“令出惟行”的观念,体现了“抓落实”的最大决心。“令出惟行,如有逆其令者,即以犯法论”、“令出惟行,则颓风可振”、“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可见古人对“令出惟行”作用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令出则务在必行。”这句名言既对政策执行者提出了要求,也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要求。汲取借鉴古人的智慧,从两方面着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解决落实难、难落实的问题。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