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模拟:敌我取胜概率相等
这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81年博弈论课程中的一道练习题,模拟诺曼底登陆:给你两个师的兵力,由你来当“司令”,任务是攻克“敌人”占据的一座城市,而敌军的守备力量是三个师,规定双方的兵力只能整师调动。通往城市的道路只有甲乙两条。当你发起攻击的时候,你的兵力超过敌人,你就获胜;你的兵力比敌人的守备兵力少或者相等,你就失败,那么,你将如何制定攻城方案?
“司令”发牢骚了:“为什么给敌人三个师的兵力而只给我两个师?这太不公平,兵力已经吃亏,居然还要规定兵力相等则敌胜我败,连规则都不公平,完全偏袒敌人。”为此你也许会大为不满,来个躺倒不干。
其实,这次模拟“作战”,每一方取胜的概率都是50%,即谁胜谁负的可能性是一半对一半。你这个司令能否神机妙算,指挥队伍克敌制胜,还得看你的本事。
为什么说取胜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呢,让我们先学一点儿“纸上谈兵”。
我们来分析一下:敌人有三个师,布防在甲乙两条通道上。由于必须整师布防,敌人有四种部署方案,即:
A,三个师都驻守甲方向;
B,两个师驻守甲方向,一个师驻守乙方向;
C,一个师驻守甲方向,两个师驻守乙方向;
D,三个师都驻守乙方向。
同样,你有两个师的攻城部队,可以有三种部署方案,即:
a,集中全部两个师的兵力从甲方向攻击;
b,兵分两路,一师从甲方向,另一师从乙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c,集中全部两个师的兵力从乙方向攻击。
最后的均衡是:敌方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驻守在一个方向,我方也不可能兵分两路进攻。
敌军必取B或C那样的二一布防,一路两个师,另一路一个师,而我军必集中兵力于某一路实施攻击,即a或c那样的攻击策略。这样,你若攻在敌军的薄弱处,你就获胜,你若攻在敌人兵力较多的地方,你就失败,总之,敌我双方获胜的可能性还是一样大。“司令”先生,不要躺倒不干,你不比对方吃亏。
这虽然是一个模拟的例子,却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诺曼底战役前的情况,大体也是这个样子。当时可供盟军选择的登陆地点有两个,一是塞纳河东岸的布隆涅——加来——敦刻尔克一带,这里海峡最狭窄的地方只有几十公里,是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另一个地点是塞纳河西岸的诺曼底半岛,这里海面宽阔,渡海时间较长,容易被敌人发现。当时德军的总兵力是58个师,比盟军略多。所获情报表明,德军在布隆涅一带的防守兵力多于在诺曼底的防守兵力,盟军拟以诺曼底为登陆点。跨海作战,攻方能够调动来渡海作战的兵力,通常总是比守方可以用于守备的兵力少。模拟作战中假设攻方兵力为两个师而守方的兵力为三个师,就是这样的背景。另外,渡海登陆作战,通常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攻方要承受很大的牺牲。模拟作战中规定若攻守双方兵力相等则攻方失败,体现了这个意思。
诺曼底战役决策的天文气象因素
诺曼底战役的战前博弈分析已如上述。如果说上述博弈分析代表参谋作业的话,最后敌方用B还是用C,我方到底用a还是用c,就得司令下决心了。的确,最后结局要由别的因素来决定。战争指挥是综合的艺术,任何一门具体的理论都不能包医百病。事实上,影响一次战役胜负因素很多,现在首先讲讲影响诺曼底战役决策的地理、气象、天文、水文因素。
6月初,正当盟军在艾森豪威尔的统帅之下,经过缜密的计算和将近一年的准备,完成将在诺曼底登陆的所谓“D日战役”即“霸王计划”部署的时候,英吉利海峡狂风怒吼,波涛汹涌,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坏天气。本来,参谋部制定的计划是在6月5日发起渡海作战,恶劣的天气迫使这一计划推迟。
在焦急之中,盟军参谋部综合分析了气象资料,预测到,在暴风雨的间隙中,只有6月6日,英吉利海峡将有一段大半天时间的好天气。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在6月4日深夜下令,改在6月6日开始执行“D日战役”。
与此同时,德军的天气预报却说,海峡将有连续几天的恶劣天气,估计盟军无法进行渡海作战这样庞大的联合行动。艾森豪威尔决心在6月6日发动“D日战役”,当然有铤而走险的成分。如果6月5日前后这一段时间错过,他又要等很长时间。可是,几十万部队、几千艘舰船、上万架作战飞机,是经不起长时间集结待命的。古代中国兵法和战例就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的说法。集结时间太长,战斗力一定会大受影响。其次,长时间这么大规模的集结,保密工作也一定变得十分困难。
为什么错过了6月5日前后这一段时间就一定要再等待很长时间呢?这就和战役要求以及天文、水文条件有关了,按照计划,发起攻击的当天,盟军的三个空降师将在凌晨二时左右降落在欧洲大陆。这段时间,需要夜色黑暗来掩护空降及空降后最初的集结运动。另一方面,上万艘舰船借夜色隐蔽横渡英吉利海峡后,却要求在黎明前时分接近海岸时,有比较好的月光,以便观察清楚德军在海上设置的障碍物。6月5日前后这三天,正是月亮在黎明前光线较好的日子。这段日子错过,就要再等一个月了。
德军在欧洲大陆西海岸沿线的浅滩上,设置了很多障碍物。船舶误入障碍,就会被撞伤或者被卡住。这样一来,盟军登陆的时间还必须选择在海水低潮的时间。因为潮水低,障碍物暴露在水面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船舶的损伤。6月5日前后黎明前正是低潮,错过了这段时间的话,单单是等待下一个黎明前低潮的时间,就要半个月。
诺曼底战役中的反间谍故事
除了上面讲过的地理、气象、天文、水文等因素以外,情报因素更是至关重要。如果希特勒确知盟军将从诺曼底发起攻击,当然会重兵把守诺曼底,纳粹德国说不定可以多苟延残喘一些日子。
如果德军知道盟军将在6月初发起攻击,前线司令隆美尔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回柏林晋见希特勒,让整个西线处在毫无戒备的状态。事实上,“D日战役”的实施,就差一点败在一个打入盟军司令部的德国间谍手下。
5月29日,艾森豪威尔将军下令打印“D日战役”文件。文件打印以后40分钟,情报人员发现原来规定只打印4份的文件,实际上打印了5份,并且这第5份已经不翼而飞。经过紧张调查,才确认这是d小姐干的,她巧妙地把打印命令上的4字改为5字,并且盗走了那多印的一份。当盟军反间谍人员赶上并击毙d小姐的时候,她距离和同伙接头的地点,只剩了不到一小时的路程。
6月6日凌晨两点,盟军三个伞兵师空降到德军防线后面。接着,盟军的飞机和军舰猛烈轰击德军的防御阵地。清晨6点半,盟军的第一批地面部队终于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地区登陆。经过激烈的战斗,盟军156000人占领了诺曼底滩头。三个星期以后,盟军才最后巩固了自己的阵地。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诺曼底战役。1944年的德国,虽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当年横扫欧洲大陆的余勇犹存,而且还掌握着欧洲大陆的全部资源,力量还是很大。可是,由于德军参谋部气象预测等错误,盟军发起攻击的时候,德军的司令不在前线,整个防备比较松懈,所以让盟军占了先机。但是即使这样,动用几十万部队几千艘舰艇和上万架作战飞机的盟军,也需要再苦战三个星期才最终巩固了在诺曼底的胜利,那么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德军的参谋工作好一点,不给盟军以“攻其不备”的优势,战事的进行,恐怕就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反法西斯同盟方面,可能要承受更大的牺牲。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