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正逐渐成为全球新一轮生产技术革命浪潮中最澎湃的浪花,推动着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在这场”机器人革命“中也开始了新的征程。根据机构分析,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蛋糕做大“的同时将会刺激更多市场主体进入这一行业。
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国家战略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机器人的应用也从工业制造领域逐渐拓展到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安防救灾等生活领域。可以说,机器人已成为智能社会不可或缺的人类助手。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国际形势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欧洲“火花计划”、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等,均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试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夺回制造业优势;就国内发展而言,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人口红利逐渐摊薄,引领经济新常态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形成增长新引擎。面对“双重压力”,智能制造是难点也是挑战,是思路更是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提到,“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已成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为25万台,同比增长27%,汽车、电子、金属等应用领域仍然为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占有领域。中国市场方面,2014年总销量达到5.6万台,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位置。其中进口机器人销量为4万台,同比增长47%;国产机器人销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77%。中国在去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广东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大约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显示,2014年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大军中,中国工厂里的机器人占了大约四分之一。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中国的机器人需求将继续迅猛增长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仍相对较低。在中国,每1万名工厂工人仅拥有约30个机器人,而德国的机器人密度是中国的10倍。实业界已经在规划机器人替代战略,7月13日,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第三届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谈未来时直言:“万科未来40%的人是机器人!”
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毛伟明近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全球服务机器人接近2500万台,市场规模达280亿美元,超过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一半。预计2017年,服务机器人产值将超过工业机器人,达到500亿美元。
国家部委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对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正倒逼国产机器人研发和制造产业新的发展,而政策支持也助推了这一进程。国务院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重点领域。
发改委今年6月份也曾表示,要鼓励更多企业研发生产机器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近期也决定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有望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在高危行业的应用普及,对产业的发展将起积极的作用。
工信部6月份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围绕推进智能制造重大工程,2015年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制定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计划于11月底发布;二是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的研发、推广应用以及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机器人在重点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四是会同中国科协召开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
地方政府推动机器人产业投资形成热潮
在中国多地,机器人正在迅速进入制造业。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有约40个机器人产业园区,50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今年预计会增加到800家。毛伟明认为,“机器换人”在沿海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已经比较突出,通过近年来的“机器人热”以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推动,“机器换人”正在成为制造业领域的常态。
在中国最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广东顺德,不久前,一场“中德工业服务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供需对接会”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多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知名企业主动来到这个珠三角制造基地寻找商机。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达30%,有些行业甚至达到60%。东莞、佛山相继出台“机器换人”鼓励措施,广东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对5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
在长三角,上海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2020年达600亿至800亿元。浙江培育的7大万亿级别产业中,机器人产业代言先进制造业。江苏机器人产业规模计划2017年达千亿元。在京津地区,北京市近日部署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出打造中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高地。天津市发布机器人产业3年发展规划,着重对发展机器人整机及配套零部件进行规划。在重庆,机器人产业集群正在崛起:华中数控、川崎重工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入驻;国家机器人测评中心、重庆机器人学院开建;价值数亿元的机器人订单落地……
巨头纷纷布局:机器人产业未来规模将持续扩大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正成为全球各路机器人巨头觊觎的市场。据悉,阿里巴巴和富士康近期各向软银旗下机器人公司Aldebaran注资11800万美元,推动其主打产品情感陪护型机器人Pepper的销售,几乎同时,软银宣布投资美国初创仓储机器人企业Fetch2000万美元。业内将阿里投资机器人视为战略布局,认为其以此为开端将进军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而马云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居等方面成为催化科技突破的关键领域。
山东青岛海信集团近几年每年都投入2至3亿元打造“智能工厂”,到今年底将达到上千台机器人的使用规模。在生产场地没有增加、工人数量下降的情况下,电视机产量由2011年的800万台增长到去年的1110万台,增长了39%。
媒体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登记在案的已有超过50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并有超过40家的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挂牌。这些公司在产业链里从事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单体、相关系统组装等业务,随着机器人的应用市场从工业级进入服务级,未来产业的规模将持续扩大。
缺乏核心技术是产业发展最大短板
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但在市场占有率、产业价值链与关键部件研发等方面,国产机器人仍存在不少亟待补足的短板。
2014年,中国国产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比达到28.6%,较往年有所增加,但仍处在较低水平。业内人士表示,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较低,主要缘于机器人的四大关键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长期依赖进口。
在“机器人来了”高峰论坛上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机器人企业存在很多硬伤,比如缺乏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等,但在机器人产业领域还是有比较优势的,比如在语音、语义识别方面,中国有科大讯飞、云之声、百度等大批优秀企业,而在供应链方面,硬蛋等企业也能够作为桥梁连接机器人创新企业和技术支持企业。
新松机器人市场总监张进表示,相比去年,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在精度掌握、软硬件协调等技术指标方面,与国际水平进一步接轨,预计5年内,国产工业机器人将完成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市场人士表示,服务机器人是下一个蓝海市场,预计2020年全球需求超200亿美元。而且全球各国均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企业在资本驱动、需求带动下,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优势。人工智能和ICT两大技术突破是这一轮工业4.0革命的技术基础:随着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节点的突破,服务型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和情感交互能力正在飞速提升,使得机器人大举进入家庭、医疗、仓储等蓝海市场成为可能。
资本市场看好机器人产业前景
截至7月13日,Wind分类机器人概念板块52家上市公司中,有2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5年中期的业绩预告,其中17家上市公司业绩续盈或略增,占比超六成。智慧松德业绩大增逾6倍,慈星股份、海得控制、科大智能等业绩预增均超100%。业绩向好趋势明显。
券商等研究机构也纷纷看好机器人相关板块,其中,太平洋证券表示,未来几年智能装备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随着具体支持政策落地,行业龙头和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示范工程建设和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
具体到投资机会上,中信建投表示看好制造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趋势下的投资机会,看好生产三类产品的公司:1.智能控制装置,即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发展趋向于智能化;2.智能制造机器,即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装备等;3.智能终端产品,即能够融入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智能型产品。
中金公司表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在核心技术领域有积淀的企业,因为智能型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仍需技术突破;二是找到好的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企业,因为服务机器人的短期发展一定是专注于解决某一类生产或生活的问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