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发展众创空间的战略要点

发布时间:2015-08-0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丁 宏    
 

加快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促进我省雄厚的科研、人才、资金资源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和新的竞争优势,是江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也是江苏寻求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创新路径;更是江苏通过激发创新创业热潮,积极释放民智民力,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重要内容。从当前情况看,发展众创空间必须把握好以下战略要点。

一是总体方向。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普惠”式的大众创新创业,是更好地构建众创空间的总体方向。不同于原先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1.0模式,众创空间代表着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人创造为标志、以开放式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模式,它更加“接地气”,为一切符合互联网时代创新特征的小微企业和团队提供服务,推动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激发亿万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和海归留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的创造活力,把人口和就业压力转变为“人口红利”和创新动力。

二是核心指标。能否培育和集聚起依托开源技术和社区协同创新获得成功的创客群体是判断众创空间的核心指标。众创空间的概念来源于“创客”(maker),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面向用户和应用的融合从创意、设计到制造的全新创新创业群体,众创空间为该群体提供工作空间,并为其构建起共同参与、彼此碰撞、尊重首创同时又分享盈利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这一开放、交流和共享的核心特征也使众创空间有别于封闭、单向的传统孵化器和科技生产模式。

三是发展前提。低门槛、低成本和灵活的创业政策是现阶段众创空间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从科研产出的阶段来看,众创空间所扶持的项目处于真正的种子或初创(startup)时期,多数仅有初步的构想和雏形,难以通过现有的科技或人才扶持项目评审,创新创业失败的概率很高。也正因如此,在我国众创市场化程度尚未成熟的现阶段,政府应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扶持力度,通过对房租和互联网等费用的补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商事制度改革等手段,或通过利用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盘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切实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和成本,使“创业-失败-再创业”成为常态,真正为草根创业者搭建起成长和服务的平台。

四是关键保障。成熟的创业导师团队和创业资本市场支撑是众创空间得以成功的关键保障。从国内目前较为成功的如创新工场、柴火创客空间、车库咖啡等案例来看,背后都有成熟的创业导师团队、创业服务机构和众多的创业投资机构作支撑。一些明星企业家如李开复、毛大庆等直接担任起创业导师和进行天使投资,成为相应众创空间的灵魂。提供物理场所只是众创空间的最基本功能,通过产业链融合和资源整合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孵化加速和融资对接等服务才是众创空间的成功关键。只有通过提高创业服务能力增加孵化成功率,使分享创业利润而非办公房租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众创空间才具有真正独立存在和推广复制的价值。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