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向民资开放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5-08-0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谭浩俊    
 

2015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中国银监会《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入股现有金融机构等。同时,银监会将正式依法对合格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申请进行受理。无疑,这对于解决融资难题具有关键作用。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融资贵,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运行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尽管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解决融资贵问题的措施,如定向降准、降息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那么,为什么中央采取的一系列解决融资贵问题的政策措施,始终不能转化成现实成果呢?为什么包括大型国有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仍然如地下金融组织一样推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呢?原因很简单,就是金融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以至于地下金融也被现行金融管理体制“营造”成垄断状态,导致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利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令人担心的是,就算中央采取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能够使经济走出低谷,步入良性复苏通道,中国经济能否再像过去那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企业能否再像过去那样大踏步地走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要知道,与30多年前相比,无论是资源、环境还是劳动力,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优势已经越来越小,同时,过去的劣势,如技术、品牌、服务等,又没有明显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融资成本又远比其他国家高,那么,在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就极有可能全面处于劣势,根本不具备竞争的条件。其结果是,出口可能从长板变成短板、从长腿变成短腿。

也正因为如此,如何降低融资成本,让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不再遭受融资贵的伤害,就成了当前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竞争力提升最为紧迫的一项工作。而要使这项工作能够取得明显成效,最有效的出路就是尽快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让民营银行能够对国有银行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不让国有银行在暴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事实上,从近年来一些市场化金融业务,如余额宝等对国有银行的冲击也不难看出,国有银行应对市场冲击的能力是相当脆弱的。这也意味着,如果金融业能够对民间资本全面开放,那么,国有银行很快就会作出改变,很快就会放弃现有的高融资成本策略。不仅如此,地下金融也会因为民营银行的全面兴起,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更何况,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出台,对民营银行破产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已经具备了消化的条件和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对目前市场上已经数量很多、问题也很多的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组建和设立民营银行时,应通过规范的方式将其兼并或推动其转型,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否则,任其发展会产生很大风险。如果使其转型或被兼并,可能会对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产生积极影响。

一旦民营银行的设立步伐加快了,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民营银行越来越多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也就有可能得到较好解决。

(作者系镇江市质监局副局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