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刘 剑 谢 超    
 

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与平台经济高度相关的信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我省在大宗商品贸易、个人消费交易、专业服务支撑等领域涌现出以苏宁易购、途牛旅游网、365房产网、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台型企业。但总体上江苏平台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先进省份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互联网平台经济整体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足。细分行业领域内骨干企业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格局尚未形成,难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二是创新能力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科教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没有深入到企业形成产业化的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讲,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应用软件等领域的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标准都掌握在国外软件厂商手中,市场基本为其所垄断,产业的稳健发展及国家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严重制约了江苏平台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缺乏高端人才,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江苏高素质、知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专业人才不足,使得平台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针对江苏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作用,提升平台经济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技术创新。平台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带宽、终端、信号覆盖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目前,江苏省家庭的宽带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可设定具体量化指标,推进宽带渗透率和3G/LTE覆盖率等核心资源的建设工作。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平台经济中的应用,提升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结算等后台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为平台运营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和企业探索建设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资讯服务平台,提供异地实时数据服务,为平台经济相关企业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策划等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建立专业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平台经济的发展亦高度依赖发达的智力环境和持续的智力输送。平台型企业多需要一揽子解决方案,应大力培养和引进策划、咨询、培训、信用、检测、认证等智力型服务机构,帮助和指导平台型企业结合自身基础、业务特色、市场需求与竞争状况,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包括进入战略、定价与利益平衡战略、竞争优势战略等,打造出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平台企业。

保证人才要素支撑,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政府可在原有政策(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的基础上,通过组合拳形式,引进相关人才。平台经济的发展,极可能会重塑劳动力结构,部分与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智能网络等相关的职业和岗位需求会升高,而一部分传统职业和岗位需求会萎缩或消失,应有效引导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打造真正的从毕业到就业的通道。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协助供应链整合。加快建设与平台经济相配套的物流体系,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建设区域性共同配送系统,以供应链关键节点为中心,整合现有物流线路、仓储服务,为平台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创新金融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平台型企业提供新型金融服务,是发展平台经济必不可少的一环。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仓单质押等服务。政府还可设立专门为平台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平台,如股权投资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和场外市场等。

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培育本地特色化平台。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在基础良好、条件符合的各城市站点搭建区域性本地化的生活服务型平台(如淘常州等)、文化教育服务平台(如西祠胡同、南京365房产网)、移动服务类平台(如外卖、代驾相关平台)、外包服务专业平台(如企运网等)和公益性服务平台,在满足城镇居民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促进内需型经济增长。

二、合理规划,结合自身优势确定重点产业

找准方向,明确重点。发展平台经济,应避免一哄而上和平均主义的误区。江苏应充分结合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突出O2O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新兴商品流通贸易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本地化特色平台等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辐射效应。同时,应明确化工、纺织、粮油、建材、钢铁等适合江苏平台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摸清家底,合理高效配置相关资源。避免盲目性、从众性,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和无序竞争,大力支持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服务业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

合理规划,有序布局。平台经济的转型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培育,因此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十分重要。此外,平台经济的聚集效应及其对供应链、价值链的整合效应,高度依赖于平台经济的整体产业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平台类企业的集聚特性和系统生态性,立足于“关联性强、集中度大、集约度高”的建设思路,合理安排空间布局,长远规划,从而能够提高平台企业之间、平台相关产业链企业之间布局的科学性,增强平台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打造载体,发挥规模效应。现阶段的平台经济发展虽多依托互联网,但线上和线下的高效匹配和结合才可发挥平台经济的巨大威力。因此,打造平台经济聚集区和相关载体,发展线下实体平台,亦是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地方政府应致力于打造高端成熟的平台经济载体,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的同时,带动功能性企业,实现平台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的集聚,从而形成若干个以平台型企业为核心的平台生态系统。

三、健全机制完善政策,着力营造平台经济发展环境

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平台经济打破了传统的产业边界、区域边界,其监督管理并非单由一个部门即可完成,相关部门间应建立联合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深入开展平台经济调查研究,逐步完善平台企业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同时需引导区县级各部门建立上下无缝对接、区域高效联动的对应工作机制,保证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初创期的平台型企业,政府应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税费等;对于成绩出色的、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和标杆企业,有关部门应积极奖励,同时扶持其做大做强,支持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重点产业内的平台企业,政府可通过联合设立产业基金等方式提供支持。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平台型企业多属商贸流通领域的初创期企业,企业信用等级不高、抵押资产不足、有效信息缺失,亟需政府帮助,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减免审批手续、建立专项基金、提供担保支持等方式,改善平台型企业的融资环境。

开展平台经济统计监测和行业组织建设。平台经济与大数据关系密切,可会同统计部门建立平台经济统计制度,动态监测平台运行情况,定期编制和发布平台经济发展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同时,为加强行业交流和自律,推动成立平台经济的相关行业组织,制订行规行约,提高行业的自我监督管理能力。

打造有利于平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平台经济的特点决定其对商务诚信度的高度依赖。地方政府应致力于推进商务诚信平台建设,建立商务诚信档案,健全平台诚信征信和信用评价制度。同时,以信用体系为依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交易环境,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保证平台经济健康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苏省发改委服务业处、零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