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平台经济正进入加速繁荣期。环顾我们的生活,金融、生活、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物流等服务平台比比皆是,平台模式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平台经济的飞速发展,平台企业不断涌现,几大平台产业的竞争格局都不约而同地形成了“寡头独大,群雄争霸”的基本态势。
平台企业陷入竞争困局
目前中国大概有各种满足不同目标受众诉求的社交网络平台30000多家,其中以腾讯QQ称霸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新浪微博、豆瓣、微信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其余企业对用户争夺异常激烈。在非银行类第三方互联网交易支付平台类企业中,支付宝占据49.6%的市场份额,财付通占比19.5%,银商占比11.4%。B2C市场中,天猫市场份额占比超六成,京东占比为18.6%,其余B2C企业中唯品会、1号店、国美的增速均高于B2C市场整体增速。从自主销售为主的B2C市场来看,京东占比近五成,苏宁易购占比达到8.5%,唯品会占比达到7.7%。再看中国线上旅游平台企业,2014年携程总营收约77.5亿元,占整体市场的份额为54.3%;艺龙占比8.4%,位列第二;同程网营收占比5.3%,排名第三;余下32%的市场空间,平台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谓百舸争流。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经济核心数据》,2015.1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经济核心数据》,2015.1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经济核心数据》,2015.1
平台企业深陷竞争困局的原因
对自身和产业定位不清,盲目投入。资金是平台企业不可或缺的要素,进入互联网平台的初创型企业往往已经获得了大笔天使投资,许多准备涉足互联网平台的转型企业也已经在原先的行业中积蓄了大量资本,这两类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在平台经济中放手一搏。然而,平台企业的成功并不建立在大量的资本投入上。入行企业首先要对进入的产业领域和自身条件有清醒的认识,并不是每一个资本充足的企业都有发展平台经济的潜质。平台企业必须准确定位,构建平台,首先要有清晰的平台定位与成员定位,有很好的产品异化选择与方向,将平台基于消费者、产品风格、消费档次等等做出差异化的资源整合。
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中国的互联网平台模式是从美国拷贝学习来的,早年的平台企业只要行动迅速,把国外好的平台模式抢先带来中国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开心网等众多成功互联网公司都是先从模仿起家。但是,平台企业如果一味地去模仿,照葫芦画瓢,缺乏创新,盲目拷贝,一旦遇到问题,就可能一蹶不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不仅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起来,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平台提供的产品缺乏核心应用价值。平台企业与所有其他企业一样,存在的意义是创造更大的核心应用价值。以金融P2P平台为例,这类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把市场上的信息搜集起来进行分析,产生信用评级,信用评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不对称。为什么大部分的P2P金融平台会失败?就是因为它们单纯把卖方和买方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没有创造更多的价值。相反很多成功的平台企业通过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奠定了行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例如苹果公司将开发者的收益模式从销售收益扩大到广告收益和应用程序内部增强组件的销售范围,这种独创的运营方式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忽视客户体验,不重视提升用户价值。互联网产品客户体验不仅仅是UI、功能设计,更重要的是在运营时围绕客户诉求,不断提升客户体验,通过客户体验提升客户价值。平台设计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可能带来客户的不满甚至遗弃。重视客户体验,需要平台企业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原则,这样才能抓住顾客,吸引顾客。
平台企业破解竞争困局的方法和策略
准确定位,找准平台角色。企业一定要在对自己的实力与能力、所处的阶段与地位有了清晰的判断与客观的评价后,再决定是否要布局平台战略。一般而言,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度高、综合实力强,在业界的号召力强,产业资源比较丰富,适宜转型做平台企业;其次是行业内上下游整合能力强的企业也适合做平台;实力和整合能力一般的企业可以通过众筹模式参与平台建设;不适合建立平台的企业可以选择加入平台,依托平台的资源与优势来发展壮大自己。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创新。平台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成果。这种创新成果是在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基础上推出的产品创新,或在核心应用方面做出的商业模式创新,或在平台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模式创新。拥有创新勇气和实力的平台企业才能带给平台用户独特的服务体验,打开全新的市场局面,成为业界翘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创新必须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注重长远利益。
平台运营以创造核心价值为目标。成功平台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于能够在自我创新的基础上发挥领导未来的作用,这是平台企业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其能够向市场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微信是以前没有的社交通信方式,这就是核心价值。如果不能实现第一种价值,那么至少能以更低的成本向市场提供已有的产品和服务,低成本使得企业的盈利可持续实现,这也是一种价值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