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阻碍

发布时间:2015-10-0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李 慧    

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兴起,平台化战略、构建平台生态圈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发展平台经济不仅符合目前国内消费者日益多元化、自由开放的消费理念,而且可以节约成本、整合资源,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为此,我省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平台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瓶颈和阻碍,制约了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些瓶颈和阻碍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企业诚信缺失

我国P2P网贷行业门户网站——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7月,全国累计共有P2P运营平台3031家,其中问题平台895家,7月当月新增的问题平台就有109家。“跑路”、“诈骗”等现象层出不穷。尽管自P2P行业诞生以来,社会上关于征信体系建设的呼声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征信系统本身并不完善,央行的征信系统还未对P2P网络借贷开放,造成信用审核过程信息不对称、信用情况难以查询等情况频繁出现,不仅加剧了交易难度,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

二、行业监管力度不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消费理念的转变,近十年来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同比增长48.7%,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年度线上渗透率首次突破10%

电子商务使得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方便、灵活和自如。但同时电子商务行业也存在假货泛滥、商品质量较差、发布虚假信息、物流配送滞后等问题。除了平台企业本身管理滞后,对平台内商家发布的商品信息进入审查、日常监测、违规处置不到位以外,部分职能部门对电子商务监管仍存在一定的缺位。如我国法律监管和司法管辖都实行的是属地管辖,但电子商务由于生产和销售的跨区域性涉及跨地域甚至跨境监管问题,这就要求平台所在地和生产销售所在地监管部门合力执法,但现实中不仅无法形成合力,部分地区甚至还存在地方保护行为。另外,监管人才的不足和监管手段的落后也造成了行业监管水平的低下,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形势和需要。

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015年春节,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了32.7亿次,支付宝红包的总参与人数(除去重复参与人数)也超过了1亿。普通人手机中安装一两个支付软件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其暴露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些电子支付系统的应用程序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窃取系统数据或用户的敏感信息,就会给电子支付机构和用户造成严重损失。一些电子支付平台的安全技术保护能力较为薄弱,易被病毒攻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发布的《2014年互联网行业年度安全报告》显示,手机支付病毒正在成为黑客和不法分子对用户实施攻击的主要渠道,2014年年末的手机支付类病毒包数量较年初翻了近三番。

四、外部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政府监管“缺位”相反的是,对于某些平台企业,政府监管却存在“越位”,导致了监管与创新之间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打车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普遍现象。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让这一难题的破解具备了技术基础。“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移动出行平台开始在国内兴起。移动出行平台不仅提高了用户打到车的成功率,节省了打车时间,也大大提升了传统出租车的运营效率。然而打车软件推出不久,便遭到部分地方相关部门的管制。虽然打车软件对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价格、安全等问题上亟需加强监管,但如何创新监管方式,而非“一棍子打死”,确实值得政府职能部门思考。政府在进行市场监管的过程中,面对需要市场调节的应该交给市场自我调节,对创新应采取鼓励的态度,通过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正如我省《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的,互联网技术的加速迭代与渗透融合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深刻重构着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竞争格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平台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平台企业,则应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提高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努力在互联网经济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