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常态以来,关于中国经济运行的担忧疑虑之声从未停歇,也不乏少数领导干部误判经济形势,产生悲观看法和焦躁心态,甚至在工作中仓皇失措、自乱阵脚。在谋划“十三五”的重要关头,决策者们辩证看待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洞悉经济的“形”与“势”,显得尤为关键。
从运行之“形”来看,近年来,经济增速逐年下行,由2010年的10.6%下行至2014年的7.3%,今年上半年更进一步下探至7%。尤其是近期,中国经济遭遇了一些新的波动与挑战,特别是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人民币贬值预期升高、出口下降以及PMI下滑等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甚至出现了一些过度反应。
如何看待这种波动,高层已多次发声,释放出极其明确的信号。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向好”。这些重要判断,就像“定心丸”,让国内外市场主体放宽了心。
“形有波动”但“势仍向好”,这一判断具有丰富可靠的事实根据。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必然是一个艰难而充满阵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速出现波动起伏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更要看到的是,前期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见效,创业创新的氛围日趋浓厚,消费增长较为稳健,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经济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可以说,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善弈者谋势。看清了经济运行的总体走势,我们就不必太纠结于个别数据的起落,更不能存在焦躁心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考验,各级决策者一定要充满信心,保持定力,矢志不移推动发展动能的转换,争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困难,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以乐观而又谨慎的姿态走好转型发展每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量增质更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