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江苏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部分细分行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要切实贯彻“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市场,提升江苏装备制造及关联行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江苏由装备制造大省向装备制造强省的跨越发展。
一、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总体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江苏装备制造业已具备较强的实力,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并且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1.江苏装备制造业已具备了较强的走出去实力。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江苏装备制造业已发展成为支撑工业发展、引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主导产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中国(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江苏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竞争力突出的大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过硬的创新能力,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
2.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十二五”以来,江苏装备制造企业从控制生产成本、规避贸易摩擦、保障原料供应、培育国际品牌和提升技术水平等多种动因出发,积极探索“商业存在”、投资建厂、合资合作、工程承包等适合自身发展的走出去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3.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面临着发展机遇。不久前,国务院出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若干意见,发布《中国制造2025》,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撑,为江苏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巨大潜在国际需求拉动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出去。目前,许多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希望加快铁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等需求较大。二是走出去是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内在要求。江苏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全省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30%),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培育阶段,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亟需抓住欧美等国家将制造业作为发展重中之重的契机,加快走出去步伐。
二、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重点领域
江苏省计划从今年开始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力争到2020年,使全省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走出去”、规模化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并培养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新型电子、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走出去。
1.轨道交通装备。发挥江苏在轨道交通制造和海外工程集成优势,积极开展国外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总集成、总承包,以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带动产品出口、标准输出和产业投资。紧抓“一带一路”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非洲“三网一化”建设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合作,支持省内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组成产业链联盟走出去,增强产业整体市场开拓能力。
2.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紧抓海运贸易和海洋资源开发需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强船舶海工装备领域产能合作和贸易投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以降低生产成本、充实研发设计力量,强化以海洋工程装备出口为基础的售后维修等配套服务,积极开拓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租赁等新型合作方式。
3.智能制造装备。以“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把握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制造上的集成和融合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网络化系统集成、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强化物联网技术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智能管理、智能装备、数字化车间的综合集成创新,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建设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加快实现新型传感器、高精度运动控制、故障智能诊断等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国际合作积极开拓第三方市场,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全球布局,打造智能制造装备江苏品牌。
4.新型电力装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投资和出口。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发展为重点,推进智能电网装备发展,加快超临界火力发电系统、风电整机等成套设备发展。鼓励超高压、特高压特种及专用(复合)电缆,高强度绝缘子及智能化电网关键核心设备开发,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及产品附加值。积极向境外转移光伏、风电等行业富余产能,合理规避国际贸易壁垒。鼓励新型电力装备企业通过工程承包等方式参与国外新能源电站建设运营,间接带动省内新型电力装备出口。
5.工程机械。针对行业技术薄弱环节,设立境外研发或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和科研设施装备,加快突破关键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液压元件等领域技术瓶颈,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新建、并购、合资等多种方式,优化境外生产布局,整合国外企业品牌、技术、销售渠道等资源,提高产品本地适用性和产业本地化发展水平,实现共赢发展。积极发挥徐工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鼓励有实力的工程机械企业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江苏工程机械行业全球布局。
三、江苏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通过资本换技术,江苏装备制造业应当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实施开放创新,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发挥产业优势,转移富余产能。注重发挥江苏装备制造行业的比较优势、集成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装备制造业富余优势产能向外输出和转移。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要在相关国家扩大出口、建立装备生产和运营部门,积极向外转移优势富余产能;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要走出去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
2.优化投资结构,分散投资风险。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江苏装备制造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在巩固和拓展非洲、亚洲地区产业投资的基础上,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境外并购等方式积极拓展对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投资。积极推进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江苏装备制造企业依托平台走出去,在推动园区产业链整合延伸和产业集聚的同时,降低单个企业投资成本和风险。
3.拓展投资模式,加快产业输出。灵活运用工程总承包、第三方合作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扩大装备制造业贸易规模的基础上叠加产业出口,加快产业对外输出步伐。加大对发达国家风电设备、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投资并购力度,重点关注行业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生产相关企业;发挥江苏产业集群优势,通过重点企业领跑与中小企业抱团的方式,尝试集约式合作投资方式,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行业规模效应和区域品牌,提升产业输出成效。
4.增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从注重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导向为主逐步向强化创新要素导向转变,有效整合国际创新资源,以创新驱动提升江苏装备制造产业质效。鼓励江苏装备制造企业在发达国家布局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当地科研设施和智力资源,开展高端研发合作和市场适用性研发与生产等活动;鼓励江苏装备制造企业境外并购国际领先技术型公司或其相关业务,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升江苏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