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一把手”压力井喷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12-0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黄军昌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社会,责任和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责任如潮、压力如磐的领导活动中,“一把手”要走出工作与生活的“高气压带”,就必须科学谋划应对之策,积极创新运作机制,不断探索有效化解压力井喷的行为路径。

路径之一:装好目标调控“稳压器”

在单位管理领域,目标派生任务,任务催生压力。“一把手”作为单位目标管理的“操盘手”,必须高度重视目标的定压作用和稳压功能,使单位的领导管理活动进入健康有序的运行状态。

把握目标设计的难易定位。现代管理学关于目标设定有一条指导原则,叫做“跳起来摘桃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目标设定要具有挑战性,即摘到“桃子”,必须“跳起来”;二是目标设定要具有可行性,即“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但在管理实践中,很多单位在目标定位“度”的把握上出现偏差:一种是“悬空”设计目标。由于目标定位的高难度、超强度,常使部属及组织成员望“标”兴叹,望“标”生畏,不仅挫伤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也会把“一把手”推入孤掌难鸣、独木难支的尴尬境地。二是目标低位运行。由于目标缺失激励性,单位工作压力不大,活力不足,动力不强。由此可见,“一把手”在规划设计管理目标时,必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使责任压力适中、适度,使目标定位可行、可控。

强化目标取向的群体认同。《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实施目标管理犹如组织战役,只有当领导目标与组织成员的需求取向一致时,领导目标才能化为攻“城”陷“阵”的直接动力。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中,作为“一把手”,一方面要密切关注领导目标与执行者需求取向的关联度,努力使管理目标建立在组织成员积极认同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组织成员把目标认同转化为共担风险、同解压力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只要上下目标一致,同心同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排解不了的压力。

完善达成目标的支撑体系。用系统论的观点审视单位的目标体系,通常呈现三元结构:一是上级组织的指令性目标,二是组织自身的指导性目标,三是基层组织的指向性目标。“一把手”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环节,必须吃透上情,知晓上级要我们干什么;吃透内情,搞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吃透下情,了解基层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筛选、有效整合,使来自不同层面、不同方位的任务要求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达到上下贯通、取向一致。单位的总体目标一经确立,作为“一把手”必须按照层级管理的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合理分解,使目标派生的压力适时传导到每个基层组织单元,通过构建责任分解体系,实现组织力量的有效整合和责任压力的合理传导。

路径之二:善用授权明责“分压法”

在领导活动中,面对“井喷”的责任压力,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有效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通过授权、明责、授信等有效措施,使组织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展所长。

科学授权。对于“一把手”而言,授权不仅是一门假部属之力实现领导目标的管理艺术,也是一条整合资源、化解压力的有效途径。一要依职授权。在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权力运行机制下,“一把手”必须按照职、权、事相匹配的原则,合理赋事授权,做到“谁家孩子谁抱走”,切忌“临阵招亲”、“乱点鸳鸯”。二要指向授权。古语云:“权不重则事不就,任不专则功难成。”“一把手”授权要以干成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权力随事授予任务的承担者,让“接权人”在自己分管的领域唱“头牌”、演“主角”。三要开明授权。授权不是分散权力,不是让渡权力,更不是削弱权力。对于授权,“一把手”应该有豁达的襟怀和开明的心态,做到真授权、授真权。要走出权力吝啬和权力迷恋的心理沼泽,对应该给予部属的权力要授足、授到位,切不可有意“克扣”、人为“截留”,更不能开“空头支票”、打“白条”。

明确授责。有责无权难成事,有权无责会误事。作为“一把手”在分解任务、传导压力时,必须明确授责,确保责任靠身。《资治通鉴》上有这么一则故事:宋初,宋太祖赵匡胤实行科举选士,委派大臣宋白主持考试。宋白私下里受贿舞弊,但怕事情败露,就先将初录名单呈报赵匡胤御览圈定,以求蒙混过关。但赵匡胤明确地说:“举事汝当自决。到时如有非议,拿汝谢众。”宋白听后,自感责任重大,连夜将舞弊的名单改了过来。故事中的赵匡胤成功地驾驭科举考试这样的大事,其聪明睿智之处就在于,在部署任务的同时,也落实了责任,并加足了压力。

充分授信。领导者的授信是对授权的有效补充,只有充分信任,才会大胆放权。在实际工作中,“一把手”出于某种考虑,对“出征”的部属“扶上马、送一程”,有时是必要的,但如果因为不放心,长时间把“缰绳”攥在手上,让部属围着自己打转转,不仅会影响部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会伤害部属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成功的领导实践告诉我们:“一把手”对部属的信任是一种无言褒奖,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如果“一把手”赋予部属以真诚的信任,就能催生一种戮力同心的“抗压”合力。

路径之三:掌握有所不为“减压术”

在压力叠加的现代职场,“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没有三头六臂。要驾驭复杂局面,实现领导目标,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掌握超脱之术。

善于超脱。现代管理学有两句经典的名言:一句是“凡是可以授权给下属做的,自己不要去做”;另一句是“当你的事情忙不完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是否做了不该自己做的事”。在领导活动中,如果“一把手”凡事亲力亲为,大包大揽,不仅管不好,也管不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对一位历史名人的哀怜叹息。诸葛亮谋略超人、才智出众,但在治蜀过程中事必躬亲,结果导致“蜀中诸事,皆决于亮”,而他却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54岁就“星落五丈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深刻的警示。

追求简约。美国威斯汀豪斯电器公司前董事长伯纳姆,是一位追求简约的管理大师。他在《提高生产率》一书中这样写道:“领导者在处理工作前,首先要问自己,这件事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能不能用更简便的东西来代替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一把手”不知道“简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把“自找麻烦”当成“自加压力”,人为地增加工作难度,把简便的环节程序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小事大办,简事繁办。结果不仅折腾了自己,也害苦了下属和群众。从这层意义上看,作为基层“一把手”要使自己从“井喷”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必须学会运用“追求简约”这一釜底抽薪的减压之法。

学会拒绝。在人情泛滥、权力寻租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一把手”占据单位权力的制高点,“找上门”、“送上门”的麻烦事一定很多。如果“一把手”把这些“业务”统统“接下来”,必将给自己的肩头和心头增加更多更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一个明智而成熟的“一把手”,对那些无关紧要的活动、没有意义的应酬、不起作用的会议,应该学会婉言拒绝;对那些有损公平正义的托请、有违官德人格的诱惑、有害公众利益的求援要坚决说“不”。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一把手”被冗杂事务、人情世故和各种诱惑牵着鼻子走,不仅会累坏自己,有时还会毁了自己。诚然,拒绝有时会遭来一些非议,有时会损伤一些人的感情,有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不学会拒绝,“一把手”必将在压力井喷的漩涡中迷失自我、走向沉沦。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教训记忆犹新,作为基层“一把手”应该理性处置,惟谨惟慎。

(作者系灌云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