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贸易协定?对中国到底有什么利弊影响?面对TPP,我们该如何应对?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一、 TPP加重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TPP是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环太平洋国家就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开展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谈判,属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性质,目前已完成谈判,其协议内容正等待各成员国国内的法律批准。12个国家中,既有美国、日本、加拿大这样的大国或经济发达国家,也有新加坡、文莱、越南这样的小国和发展中国家。在东亚范围内,目前有两个重要经济国家没有加入TPP,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韩国。美国曾多次明确表态欢迎中国加入TPP。中国商务部不久前的表态是,中方注意到该协定的内容已经公布,正在根据协定案文对该协议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没有就是否加入作正式表态。韩国的表态是,韩国将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考虑是否加入TPP。
世界上有很多的自由贸易协定,但从中国利益的角度看,TPP是一个不同一般的自由贸易协定,必须高度关注、谨慎对待。一是这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的区域范围广、经济体量大。目前的TPP成员国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和北南两个美洲,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区域内国家和地区加入。成员国加总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大的“俱乐部”。二是TPP在地理上临近中国,其内部成员国在贸易上与中国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在中国家门口的一个利益集团。三是TPP的谈判基本由美国主导,美国的核心和领导地位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TPP具有特殊性和不同一般的经济体量,因此,我们首先要看到这个俱乐部出现后可能会对中国产生的冲击和挑战。那种认为世界上自由贸易协定有很多、TPP只是其中之一并不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的观点,其实没有看到TPP产生的特殊背景,也没有看到美国在主导TPP谈判中的特殊作用及其与美国寻求亚太地区再平衡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中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但在自己家门口的这么一个重要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国却不在其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即便中国今后加入TPP,那也是作为第二轮的加入国参与谈判,必然要面对一些有可能比首轮成员国更苛刻的加入条件。
事实上,亚太地区具有多种经济合作机制,客观上需要推进代表整个地区利益的更大范围的经济合作谈判进程,中国也一直主张建设亚太自贸区(FTAAP),使得运行多年的亚太地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机制有最终的实现成果。TPP出现后,自然会使得亚太地区内部的经济合作机制变得复杂起来,不排除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现实利益,采取跟随美国的做法,在“大俱乐部”(APEC、FTAAP)中热衷于“小俱乐部”的建设。此外,在目前的TPP成员国中,许多国家既是中国的贸易关系密切国,又是世界市场的竞争对手,TPP运作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市场排他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对中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简而言之,从中国的利益出发,TPP的正式出现会使我们的外部环境变得复杂起来,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看到。
二、 TPP逼促我们更加主动开放
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宁愿没有TPP;但TPP已经客观存在,我们只有认真面对,在看到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可能呈现的机会。否极泰来,TPP的出现也可能会给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创造新的机遇空间。
首先应该看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一轮又一轮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谈判是国际经贸领域的常态现象。对此,我们要有新的认识,要树立深入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交流的理念,扩大我们的开放视野,提高我们对外开放的水平。而且,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现在对外开放更要讲究预见性和主动性。
其次还要看到,TPP是一个标准较高的自由贸易协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国际自由贸易区或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的潮流,中国也要适应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TPP的协议内容主要是关税减让和投资便利化,但也对知识产权保护、经济体制自由化提出了要求,客观上促进各国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此外,TPP正式运作后,虽然会对中国部分产品进入美国、日本等主要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给我们造成一定的障碍,且来自于越南、墨西哥等国的产品可能会占据一个优势的地位,但也会反过来促使中国的一些产业加快升级,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倒逼机制,生产出品质更好、层次更高或性价比更优的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中国过去十多年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已经部分地丧失了原先的比较优势,但也形成了和一般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的集比较优势和部分竞争优势于一体的对外贸易模式,并没有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失去国际市场。同样,如果我们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进一步成效,并不会因为有TPP而失去大部分国际市场。
所以,面对TPP,我们既要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又不可惊慌失措、乱了方寸,还要善于在挑战中寻找机遇。至于美国“阴谋论”的说法,以及把TPP看作是西方势力遏制中国的经济手段,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要客观全面分析,以事实为依据,不轻易随便下结论,同时,还要在积极应对中争取多方面的合作。
三、 我们的应对之策
TPP的出现,说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很快,许多新的情况正在发生,对此我们必须有新的应对之策。
首先还是要顺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全球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完善,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利益,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的国际经济制度和秩序的深刻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亟待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导国和参与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对抗,其结果说到底还是取决于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的争取和分配,谁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谁就能更多地主导包括自由贸易区谈判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中国现在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拥有的话语权还不够多,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最根本的策略还是要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尤其是制度性话语权,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是要加快推进更大范围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目前,我国已经签订了十几个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包括与东盟之间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开展的还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等。我们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国家支持,推进中国倡导的包括更大范围的亚太自贸区建设谈判的启动,在更大框架下自贸区的谈判建设中积极发挥中国的主导作用。面对多种形式、多种层面的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发展趋势,我们只有更积极、更主动、更有为,才能创造有利的形势。目前在周边国家中,韩国和东南亚多数国家尚没有加入TPP,中国应当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争取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要尽快准确评估TPP实际运作后对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尤其是对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主动与TPP成员国开展多种层面的经济合作,把可能产生的对我不利影响降至最低。TPP成员国中,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国与我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部分成员国所属的东盟更是与我国有着制度化的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推进与这些国家的更为深入全面的经济合作,包括推动与东盟的升级版的自贸区谈判建设。中国和美国互为最大的贸易关系国之一,两国之间也有大量的新的经济合作机会,应尽可能形成两国间经济合作共赢的局面。
第四是利用世界上高标准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的发展趋势,真正形成有利于我国长远发展的促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倒逼机制”,尽快形成全方位高水平的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其中包括人民币国际化、适应市场准入的国际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等,努力使中国企业更加适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要素配置、专业分工和市场建设。14年前中国加入WTO,促进中国加快了国内市场经济建设,逐步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今天,国际经济格局正处于重塑过程之中,我们只有在体制机制上更加适应更高标准的经济全球化,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占有更大的空间。
江苏是经济大省,开放型经济所占比重更是在全国处于前列位置,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大于其他省份。江苏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预见性、前瞻性的国际市场变动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立足江苏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快江苏产业国际化的进程,推动江苏的开放型经济朝着更高水平方向迈进。经济国际化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在江苏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当把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升级版作为一项重要对策,实现全方位的经济对外开放,力求在生产要素配置和重要产业发展上达到国际水平,以开放型经济的新层次、新体制和新格局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
(作者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