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谈治官

发布时间:2016-02-0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王子今    
 

治官,就是管理百官。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说:管理官吏,教化民众,关键在于君主。这就是所谓“治官化民,其要在上”。这句话首先也说明了管理官吏和教化民众,是高层执政者的基本职责。古代帝王成功之道在于“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治官”是最高执政者的责任,也是能否取得政治成就的主要条件之一。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凭着对政治史的熟悉,通过对历代官制带有规律性现象的深刻思考,提出了非常深刻的“治官”思想。

官多则民扰

历代政治危机形成的原因,大都有冗官过多的问题。冗官,造成民众过于沉重的负担,也导致行政运行效率的降低,往往也成为危害社会安定的隐患。

顾炎武说,唐代名臣刘晏曾提到“官多则民扰”。宋太祖也有一句名言:“吏员猥多,难以求其治。”他认识到,冗官对于政治管理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宋太宗时代,监察御史王齐上疏,也涉及冗官扰民的情形:“官多则事繁,吏多则民残。欲事不繁,莫若省官。欲民皆安,莫若省吏。天下所以未极清净者,由官吏多之故也。”就是说,官多,则行政事务繁多;吏多,则百姓受压迫惨重。要想避免政事的烦杂,最好就是裁减官员。要想减轻百姓的负担,最好就是裁减吏员。现在天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安定清平,就是因为官吏过多的缘故。

顾炎武还提到,明代有一位陆粲,曾作《担夫谣》,描写驿传兵卒服务于往来官员,不堪劳苦的情形:“归来息足未下坡,邮亭又报官员过。朝亦官员过,暮亦官员过……焉用官员如许多!”所谓“焉用官员如许多”,透露出民众对官吏过于冗多的怨愤。

顾炎武综合历史上诸多有识之士的意见,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治官定律。他说:“官多则乱,将多则败,天下之事亦犹此矣。”官僚多了会造成混乱,将军多了会导致战败,天下的事其实都是这个道理。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

里胥就是基层的小官。在《日知录》卷八《乡亭之职》这个题目下,顾炎武写道,古来政治成功者,都重视基层管理。“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其灼然者矣。故自古及今,小官多者,其世盛;大官多者,其世衰。兴亡之途,罔不由此。”他说,天下之治,基点在于基层行政制度的健全,这是很明白的。从古到今,小官多的时代,都是盛世;大官多的时代,都是衰世。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亡,这儿就是指示方向的路标啊。他认为,古今所以兴衰的部分原因,由政治管理的这一特点可以得到认识和理解。

顾炎武说“小官多者,其世盛”,认为官吏中做实事的人多,实际负责的人多,熟知民间疾苦的人多,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的。“大官多者,其世衰”,是强调官吏中空受俸禄不做实事的人多,指手划脚不真正负责的人多,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人多,这样的政治局面,会导致衰亡。

省官不如省事

《日知录》卷八有《省官》一条。顾炎武写道:刘秀实现了光武中兴,然而海内人口算一算,只有原先的百分之二三十。刘秀笑着说:现在边地根本没有多少户口,设置行政长官进行管理,好比《春秋》“素王”一样。于是省并地方行政单位以及官僚职务岗位的设置。刘秀提出的原则是:“兵革即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说战争已经结束,应当减轻社会的负担,公文往来,劳役征发,都应当减省,保留原先的十分之一就可以了。顾炎武于是说,“以此知省官之故,缘于少事。”说由此看来,正因为“少事”,所以才做到了“省官”。他接着说,现在公文铺天盖地,官司泛滥成灾,主政的人因事情琐碎杂乱难以胜任。这种情形走到极点,又不得不增加官吏,难以实现效能的提高和政治的安定。

顾炎武又引录了晋代名臣荀勗的说法。荀勗以为:“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民以宁一,所谓‘清心’也。抑浮说,简文案,略细苛,宥小失,有好变常以徼利者,必行其诛,所谓‘省事’也。”他说,精简官员不如精简事务,精简事务不如保持心境的清静。萧何和曹参作丞相时,就保持了心境的清静,使百姓也得到休养生息。而抑制空谈,减省公文政令,不深究细小的过失,有喜欢别出心裁节外生枝以谋求私利的,严厉治罪,这就是“省事”。顾炎武说:“此探本之言。为治者识此,可无纷纷于职官多寡之间矣。”顾炎武同意荀勗的见解,赞赏道:这真是抓住了根本的见识啊。管理国家的人理解了这一点,就不必总是纠缠于职官究竟是应当多还是应当少,争论来争论去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