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二孩政策放开后的新问题

发布时间:2016-02-0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陈友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宣告实施了长达35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人们在被“计划”的生育环境中生活久了,渐渐地就习以为常。而这陡增的生育解放,一时间还真有点让人不能适应甚至不知所措。有选择就有烦恼,烦恼不仅来自于选择或者机会的缺乏,有时更来源于选择或机会的增多。我们曾天天盼望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早一天到来,而当这一天真的降临之际,我们却多了许多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

任何选择都是优缺点或正负面相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生二胎究竟能带来什么好处,同时又会带来哪些坏处?这是很多年轻父母纠结的问题。从正面看,生育二胎好处在于:

手足相伴。生育二胎,儿时有兄弟姐妹相伴,可以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与烦恼,在成长中也学会了合作、谦让、分享、包容、妥协、相互帮助与责任担当。同辈教育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很重要,而手足教育则是同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造就人,独生子女的一些人格缺陷恰恰与兄弟姐妹缺失的特殊环境密不可分。

相互依存。脆弱乃人类的弱点,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能得到来自亲人与社会的关爱,都希望有所依靠。子女越多,父母年老后得到的物质与精神支持也越多。因此,生育二胎,使得父母年老后更有依靠。对于子女而言,有了兄弟姐妹相伴,不仅可以在遇事时与手足商量,更可以在父母年老以后,分担包括赡养父母等在内的家庭责任。

子女教育。伴随独生子女政策而来的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人类以往教育的对象多是非独生子女,大多数教育方法与研究成果也是围绕着非独生子女教育展开的,例如“兄友弟恭”等。而独生子女使得以往所积累的很多教育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而针对独生子女教育的一整套有效的教育方法尚未建立起来。“独柴难烧,独子难教”是前人留下的古训。当下,独生子女教育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重学轻德、教育过度、呵护有余、创新不足、冒险精神缺失等。生育二胎,可以规避独生子女教育所固有的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使得子女教育回归到正常轨道上来。

人类繁衍。生育是人类社会延续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人”之结构,体现在相互支撑上。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社会越来越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此时,生育不仅是每一个民众应享有的权利,更是每一个民众对人类社会应尽的责任。生育二胎,不仅可以规避因独生子女所带来的系列风险,也使得人类社会的延续成为可能,还给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带来新的希望,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但世事万物多是利弊互见,短期与长期收益不一致甚至相悖,生育二胎自然也不例外。从反面看,生育二胎也给诸多家庭带来了许多问题:

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子女抚养与教育的成本急剧上升,以至于社会上发出了“生不起,养不起,更教育不起”的呐喊。生育二胎的最直接后果是家庭子女抚养与教育的成本急剧增加。众多的调查结果表明:生育的最大阻碍因素是子女的抚养与教育成本。而孩子教育成本的急剧增加主要源于如下两大原因:一是教育的等级化发展与资源的差别化配置,引发了国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甚至演变成教育资源争夺战争);二是源于民众对子女教育要求的大幅度提高,倾其所有增加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以期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

时间精力付出增多。少子化以及独生子女化所导致的孩子养育的奢侈化之风盛行,以至于今天的孩子较之以往都异常金贵,“精养孩子”成为当下普遍的社会生态,结果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城市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甚至还特地雇请月嫂、钟点工或保姆专门照看小孩。由此可见,今日养育孩子的时间与精力付出是惊人的,以至于部分祖辈在体验到照看第一个孙辈的艰辛后,明确表示不愿意帮助照看第二个孙辈,因为父母也应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此一来,对年轻父母而言,生育二胎就意味着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对生育安全与出生质量的担忧。伴随生育率下降而来的,是妇女年龄越低,其本身作为独生子女的比例就越高,因而符合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的比例随着年龄下降逐渐提高,而双非(即全面二孩)的比例逐渐下降。双独夫妇年龄相对最小,单独夫妇年龄次之,双非夫妇年龄相对最大。因此,虽然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较之单独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范围要大得多,但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的年龄要比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的年龄更大。因此,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的可能性要比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的可能性更低,而且对生育而言更多属于高龄者,由此自然引发出更多对高龄妇女孕育的可能性与安全性和出生质量的种种担忧。

不仅在生育之后可能带来许多问题,即使是在想生与不想生的决策过程中,许多问题也不可避免。由于生育不仅涉及到妇女本人,也涉及到丈夫以及双方家庭其他成员的意见,因此生育不仅仅是妇女的个人行为,同时也是夫妻乃至整个家庭的行为,夫妻及其家庭成员对生育的意见与态度对妇女的生育行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生育问题上如果家人意见达不成一致,将会诱发矛盾与冲突。例如,育龄妇女可能面临来自家庭要求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压力,因生育而诱发的家庭与事业两者间的矛盾和冲突将更为严重,进而影响到夫妻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极端情况下会诱发离婚事件的发生,等等。

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对于那些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妇女来说,将引出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1)身体是否许可;(2)孩子是否健康;(3)经济上能否承受;(4)时间与精力上是否许可;(5)住房是否足够;(6)孩子由谁照料;(7)子女如何教育;(8)长子(女)态度如何;(9)手足关系如何处置;(10)生育机会如何把握;(11)家庭与事业关系如何处置;(12)以何种心态面对生活质量的暂时下降。

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对于那些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妇女来说,也将引出某些问题。生育是有一定年龄要求的,“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家店”。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家庭生活轻松愉快。但年老以后,情况可能就完全逆转,届时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独生子女整日忙碌而又无力独自承担养老责任,此时所有潜藏的问题与矛盾就将浮出水面。

以往,我们更多地把人类的生育视作个人的权利来看待。但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而来的是生育率的下降与低生育率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随之而来的是少子老龄化。持续低生育率意味着人类的慢性自杀,因而世界上对低生育率的担忧与日俱增。此时,有必要重新审视与理解生育的意义。在笔者看来,人类越来越结成命运共同体的今天,生育不仅是个人的权利,更是个人的责任。人类一切理想均建立在人类永续繁衍的基础之上,否则都将化为乌有。生育不仅是消费,更是人类对自身未来的投资。生育也许会给当下的生活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但会改善未来的生活,并让人看到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作者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