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江苏坐标

发布时间:2016-02-0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赵江山 符冬阳    
 

 

大数据悄然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其发展应用产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基础性战略资源。2015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据强国,正式拉开了我国推进大数据建设发展的大幕。

推进大数据发展,国内外已纷纷抢先布局

推动大数据建设和发展,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实现“量”的变化的同时,还将引发经济管理、社会治理领域“质”的飞跃。

以超市买奶粉为例,当大数据发展和应用达到一定程度时,顾客只需扫描一次货架上的条形码,就能获取到该商品的所有信息,不仅包括商品货号批次、上市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厂商、是否免检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奶粉配方备案、政府监管部门日常抽检、同批次商品顾客投诉情况甚至生产厂家信用等级等衍生数据。一旦该奶粉出现质量问题,不仅可通过源头信息严惩生产厂家,还能够对监管部门抽检负责人进行严格问责。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可以根据顾客投诉举报、历史抽检等大数据情况,科学安排、合理调配技术检测力量,针对重点地区、问题企业以及薄弱环节进行专门监管,从而更为有效地保障奶粉食品安全。由此可见,商品流通领域的大数据,实现了顾客、生产厂商与监管部门的信息互动,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

在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着手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美国奥巴马政府在20123月正式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大数据研发和应用。英国建立了“数据英国”(data.gov.uk)政府网站和世界上首个开放式数据研究机构(The Open Data Institute)。日本发布了“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提出要以开放公共数据和发展大数据为核心,建设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

聚焦国内,部分地区和重点行业大数据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开展,催生了一些新应用、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政府层面,广东、辽宁、四川等省份已有地方先后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由政府牵头,统筹公共数据开放,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积极创建“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组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并投入运营,建成了省级政府和企业数据统筹交换云服务平台——“云上贵州”,日均访问量近2亿次;天津将打造国家数据聚集区,与北京、河北联合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在金融、工业等领域,国内不少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大数据来驱动、改善业务运营,如中信银行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信用卡业务实时营销,光大银行建立了社交网络信息数据库,阿里巴巴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小微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率仅为0.87%

建设数据强省,江苏具有明显优势

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数据强省建设,势必将有效构建江苏各级政府和社会数据共享开放的工作格局,大幅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有力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新常态下实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和“两个率先”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建设数据强省,江苏有明显优势:

经济竞争力优势。大数据的建设发展,离不开经济实力的有力支撑,而经济竞争力的优势,必将转换为强劲动力,从而带动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江苏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连续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名中,江苏省始终名列前茅(最近两年连续居首),工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方面优势明显,其中2014年底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收入2.92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6439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信息化发展优势。信息化发展优势是江苏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基础和支撑,更为我省大数据建设发展提供了多样化应用需求和广阔市场空间。2014年江苏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49。其中,“宽带江苏”、“无线江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效益指数连续三年领跑全国;全省云计算业务收入1247亿元,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5000亿元;社会管理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持续推进,扬州、常州等6市以及昆山、江宁等12个区县(园区)分别入选国家各类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全省信息化应用效益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屡创新高。

科教与创新优势。科教与创新优势,归根到底是人的优势,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素质技能优势,才能切实推进大数据又好又快发展。江苏拥有丰富的科教优势,在高等教育方面拥有高等学校156所,其中211工程院校11所,位居全国前列。科技成果方面,江苏年度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等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创新能力方面,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1630亿元,占GDP比重为2.5%,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实施大数据战略,江苏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江苏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数据强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产业技术基础层面表现出大数据核心技术缺乏、产业基础薄弱、标准规范缺失、安全保障不足等共性问题,有待于大数据产业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弥补解决。除此之外,江苏还面临一系列环境政策支撑层面的问题,亟待通过有关机制改革和制度安排加以克服化解。

以建立宏观统筹领导为关键,着力破解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针对各地、各部门数据交换共享意识不强、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等管理问题,应加大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省级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协调统筹领导机制,推动形成职责明确、节点明晰、督办有力的大数据整合工作体系。以项目任务倒逼数据共享开放,以督查问责打破信息的地区封锁和条线分割,着力破解“信息黑盒”、“信息孤岛”等现象,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

以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为突破,积极推动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针对各类数据格式各异、口径不一、重叠采集等不规范问题,应尽快建成全省政务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实现信用、医疗健康、社保、企业登记监管等领域的政务数据共享开放,逐步引导和带动工业、农业领域和企事业单位大数据的互换开放。加快大数据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交换、共享、开放等全流程的规范化管控,探索和建立重要信息溯源和责任共担制度,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以重点行业示范应用为途径,大力培育数据交易和市场规模。针对应用需求不明显、市场驱动力不充足、数据交易模式不清晰等现实问题,应坚持市场主导、应用优先原则,鼓励市场应用、服务业态、商业模式、载体建设等多层次创新,推动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建立市场化的数据应用交易机制,探索开展大数据衍生品和服务交易,健全数据资源交易定价机制,加强交易行为规范化监管,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进行数据交换交易,努力促进信息资源流通,不断扩大数据交易规模和市场化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