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代际传递比贫困更可怕

发布时间:2016-02-0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姚峥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然而,目前我国一些贫困人群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因而,比贫困和落后更可怕的是贫困代际传递。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一道难题和必答题。

一般来说,城市和农村都有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但以农村为甚。农村的致贫原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制度因素、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等。江苏一些地区贫困代际传递产生的原因也不外于此。从制度角度看,僵硬的户籍制度构成了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结构性原因,城乡分治使农民的子女和后代难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使农民这一职业与身份在代际之间延续传递;有失公允的教育制度致使农村居民丧失了向上流动的教育资本,使他们的弱势长期处于恶性的代际循环之中。从文化角度看,许多贫困农民形成了强烈的宿命感,听于天命而不是穷则思变、奋力改变生存状态,致使劳动效率低下,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性心理;此外,还受到一些遗风陋习的影响,对外来先进文化有着强烈的排斥感,使得贫困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从家庭角度看,家庭贫困无法保证子女的教育投入和营养支出,从而导致子女成年后由于儿童期的教育和营养的欠缺而失去其竞争的优势,复制着父辈的生活境遇;同时,贫困家庭缺乏社会关系资源,而社会资源的缺失使得他们难以克服土地、劳动力、资金短缺困难以及获得借贷,这又将加剧贫困。

针对上述多种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要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应对之策,全面提升贫困家庭的发展能力。

一是加大整体扶贫开发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继续加大对贫困区域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建立社会扶贫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新格局。其中,不仅要为实现贫困地区减贫脱贫提供稳定资金支持,更要鼓励贫困地区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大力推进以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劳务经济等为主的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提高扶贫开发效果。

二是持之以恒推进教育扶贫,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教育解决长远贫困问题,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到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在经济薄弱地区,使人人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追求教育质量公平,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教育解决当前贫困问题,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致富技能,促进劳动力转移,让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都能有一技之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脱贫的机会。

三是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宣传教育,摒弃安贫无为的消极观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只是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外部条件。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归根到底要靠激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使贫困人口不仅在物质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消除“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引导贫困地区青少年形成积极进取、勤劳致富的人生态度。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