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纪螺丝越拧越紧,有种论调也在滋生蔓延:多干事,易出事;要想不出事,尽量少干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任务艰巨。如果领导干部选择“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又如何把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故而权威媒体刊文提醒各级官员:“干事”与“出事”绝非一回事,别弄错了概念误了事。
“干事”之事,主要是指“在其位、谋其政”,履职尽责、建功立业、为民谋利。“出事”之事,主要指“犯事”,或失职渎职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或不守规矩踩了纪律红线,或以权谋私成了罪人。“干事”与“出事”虽然都有“事”字,但“此事”非“彼事”。有权就有责,做官就得敢担当,“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是本分。把“干事”和“出事”捆绑起来,不是“自己吓自己”,就是在替为官不为找借口。
有些地方改革犹如“冰上开车”——轮子在转,车不往前走。如把上级方案直接拿到基层,“落实”成了“落空”,或是把落实等同于开会发文。所谓改革“成绩单”,往往就是一大堆改革文件。改革方案设计热,具体实施冷。没有“顶层设计”等“顶层设计”,有了“顶层设计”等人家出经验,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决而不行、行而不破。在其背后则是“利益困扰不想改、能力不够不会改、怕担责任不敢改”。所谓“为了不出事”,则成了“冰上开车”的说辞。混淆“干事”与“出事”,害莫大焉。
在人类创新活动中,错误具有天然合理性。它告诉你:“此路不通,当另觅他途!”正是错误和挫折教训了人类,人类才得以不断走向成功。不错误,无成功。改革是创新活动,离不开先行先试,自然也难免失误。不过这不是“出事”,而是“合理性错误”。合理就合理在“程序合规、民主决策、干部干净、吃堑长智”,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成果。“出事”则是权力任性,钻政策空子,谋取小团体利益及个人利益。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以激励改革创新,也需要厘清“干事”与“出事”之别。
有些官员,搞经济有一套,搞腐败也有一套。“能人腐败”,说的就是这类“两搞干部”。每每看到“能人腐败”,总有人要感叹“多干事、易出事”。其实,“能人腐败”不是因干事,而是不能干干净净干事。“围猎官员”花样在不断翻新,“能人”几乎都成了被“围猎”对象。要想“不出事”,就要保持政治定力,越是当事业步入高峰时越是“不忘初心”,自警、自励、自省、自律。
当年,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率领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治服了风沙,让海岛换了天地。而且谷文昌真正做到了“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好干部都是如此,他们也都用行动表明:一公则万事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就会越干越出彩,而无“出事”之虑。
“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实质是利己主义。把个人荣辱升迁置于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之上,才会“捂着乌纱帽做官”。治理这种利己主义,需要推进问责制,坚持“渎职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需要把考核结果用起来,尤其是在干部升迁去留上加大民意分量,兑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让“捂着乌纱帽做官”者坐不稳位子。
(作者系南京日报资深评论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