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是指在海洋及其空间上进行的一切经济性开发活动和直接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生产加工,以及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和服务而形成的各种经济形态的总和。江苏滨江临海,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与广东、山东等沿海省市相比,海洋经济却是江苏发展的短板。
海洋经济总量发展滞后。江苏海洋经济总量和广东、山东相比差距很大。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只有广东的一半不到,是山东海洋经济总量的一半略多。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只有9.1%,远远落后于周边沿海省份。
2015年沿海6省市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省份 |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 |
广东 |
15200 |
72812 |
20.9% |
山东 |
11000 |
63002 |
17.5% |
上海 |
6400 |
24965 |
25.6% |
浙江 |
6180 |
42886 |
14.4% |
福建 |
7000 |
25980 |
26.9% |
江苏 |
6406 |
70600 |
9.1% |
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传统海洋渔业养殖、船舶修造、滩涂农牧业占江苏海洋总产值25%以上,而广东、福建、山东海洋传统产业比重已经下降到17%以下。江苏沿海地区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低,港口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海洋旅游资源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对沿海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足。
沿海城市要素集聚辐射功能偏弱,海洋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足。长期以来,江苏经济重心集中在沿江及苏南地区,沿海发展相对薄弱。从周边沿海省份的情况看,由省城和沿海主要城市构成的空间格局基本上是经济发展主轴,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城市集聚省内最优质、最大规模的要素资源,同时支撑起了这些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江苏沿海三市要素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偏弱,对海洋经济特别是高端海洋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足。
省“十三五”规划以及即将出台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约束性目标突破10000亿元,预期性目标突破120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提高至25%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突破65%。初步建成一批全国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新能源专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技术创新示范园区、临港产业园区。在江苏南部沿海打造1-2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在江苏中部沿海打造一家国内知名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园区,在江苏北部沿海打造一家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化产业园区。二是着力提升海洋科技水平。有效整合江苏涉海科技力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成立江苏海洋大学。加强与各国际和区域组织的海洋科技合作,鼓励校企合作,形成一个由高校、企业、平台、人才为一体的海洋科技攻关体系。鼓励开展海洋产业前瞻领域研究,推动实现海洋高科技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三是统筹规划管理江海港口资源。参照浙江、广西的港口资源运作模式,扭转目前江苏江海港口资源管理分散、产能浪费的问题,推动成立江苏港口集团,按照分层管理运营的模式,统筹规划管理江海港口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缩小与其他省市的差距,补齐海洋经济这块短板,江苏需要在以下领域重点发力:
1.构建倒“E”型绿色海洋经济支撑带
在全面提升“L”型蓝色海洋经济带的基础上,拓展倒“E”型绿色海洋经济支撑带,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长江经济带、淮河经济带、陇海线经济带,共同构成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倒E型内陆腹地和产业支撑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已经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要加快建设淮河入海门户滨海港30万吨航道和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打通疏浚滨海县城到滨海港最后40公里航道,把淮河打造成我国的第三条出海黄金水道。扩大盐城滨海港内陆腹地,拓展江苏沿海海洋产业支撑能力,打造江苏海洋经济“第三增长带”。
2.加快推进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推进连云港东中西合作示范区、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加快连云港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园,建立连云港创新药物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推进盐城中韩产业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沿海地区上下游产业链在中韩产业园合作对接。推动盐城港与连云港港口资源的联动,推动响水港与灌云港的合作重组,鼓励盐城海洋开发园区与渤海湾港口群和长三角港口群海洋开发园区建立常态化产业分工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以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为特征的大丰海洋开发园区建设。继续推进通州湾“海洋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强化“港口引领、产城融合、科教兴海”的思路。鼓励洋口港以LNG接收、仓储、转运为引领,做强现代物流园,提升临港加工园区的规模和效益。
3.着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江苏沿海三市城市核心功能区远离大海,城市要素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偏弱,难以对海洋经济特别是高端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极大限制了江苏海洋产业发展质态和竞争水平。推动沿海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是江苏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按照将连云港建设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盐城建设成为带动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门户型中心城市和现代工商业城市、南通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经济中心的要求,加强市区、港区、园区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积极建设临海中等城市,推动临海县城向海发展。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开展行政区划调整,促进重点中心镇与港区、开发区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4.加快提升江苏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首先,要巩固提升海洋传统产业。鼓励利用现代科技,大力发展海水特种养殖、工厂化养殖、立体生态养殖。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修造业,限制低附加值的普通干散货船修造产能。促进海洋船舶修造业集聚集约发展、错位发展。其次,要着重发展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船舶装备与配套设备产业。积极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海上油气钻井平台、大型特种船舶。要推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水平。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是海洋工程与装备的前沿领域,其开发技术难度大,但产品附加值高,应用前景极为广阔,要大力推动海洋探测技术与装备成为江苏海洋经济重点发展的产业。推动以海洋药物、海洋微生物产品、海洋生物功能制品、海洋生化制品为重点的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再就是培育壮大现代海洋物流业、滨海旅游与休闲业、海洋特色金融、海洋信息及大数据等海洋服务业。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调研员、江苏省海洋经济协会副秘书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