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用新媒体的行家里手

发布时间:2016-08-0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周锋    

接入国际互联网22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科学回答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动力方面也越来越大有作为,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不断催生出新的媒介形态,并且裂变式地演进和普及。网民越来越方便进行表达、越来越快捷进行有效传播、越来越容易接受分享。人人即媒体”“人人即受众,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的常态背景、常态环境。可以说,提升新媒体素养是时代的要求。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知网、懂网、用网的素质和能力。

一、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对新媒体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是科学、依法、有效运用新媒体的前提。近些年,由于有的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有意忽视新媒体或对新媒体敬而远之、对网络民意充耳不闻或一律打压、对网络监督如临大敌或想尽办法摆平舆情、对网络经济嗤之以鼻或叶公好龙,等等,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比如错失本地党委政府新媒体发展良机,阻碍党委政府和网民顺畅沟通,损害本地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等。正确认识互联网才能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掌握舆论引导权。

新媒体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互联网是信息革命的代表,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它深刻改变了信息的传输、交换、储存方式,以其无边无垠的大容量、裂变式的高速传播、超文本式的便捷互联、交互式的聚散互通、多形态的媒体表达,促使传播技术、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

新媒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推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互联网作为信息革命的最伟大产物,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中央已经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做出部署,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媒体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它以其独特性,能够广泛而精准地动员、组织群众,聚合正能量,传导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新常态发展,为实现中国梦铸就强大精神和物质基础。

新媒体为实现党的宗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党实现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成为党委政府和干部与群众心连心的重要平台,有力助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利用互联网来分化党的执政基础,扳倒中国。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斯诺登事件等都是鲜活的例子。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好用好互联网,重在新媒体的导向要与传统媒体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条底线。如果放任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等信息在新媒体上肆意传播,如果允许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新媒体上就会乌烟瘴气,危害人民利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大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传递正能量,高扬主旋律,鼓舞士气,成风化人。

二、掌握运用新媒体的工作方法

运用新媒体,起点是网络,终点是人心。建设网上同心圆,要求我们加强新媒体建设、运用和管理,让党的声音成为互联网的最强音,充分调动和发挥网民的积极性,凝聚、引领网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内外,舆论的发生和传播越来越紧密,构成了舆情迅捷爆发、裂变传播、观点多元、叠加反复、互动交织的舆论场。领导干部始终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来运用新媒体,为党的声音占领舆论场尽责尽职。现在的年轻人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信息的。据权威调查显示,2015年底,在我国6.88亿网民中,19岁以下的网民占24.1%,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1800万,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90%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互联网。当前对网络违法、违规、有害、低俗等信息,仅仅靠互联网管理部门依法删除已经不能根治,需要全社会努力,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建立良好网络舆论生态。领导干部必须直面新媒体,不断增强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本领,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网络氛围。

以互联网思维运用新媒体,是网络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遵循党和国家相关要求,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适应网络传播规律,全面分析舆论态势,满足网民信息需求,传播主旋律信息,引领网络舆论。比如,在首发信息载体方面,不能再固守由报纸、电视首发,现在舆情的发生和迅猛变化往往都是在新媒体,通过新媒体迅速发声成为首选。在选择新媒体载体方面,不能再固守新闻网站,要根据不同的舆论态势,仔细考量是选择两微一端,还是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等。在突发事件发布的内容方面,过去简单的领导重视、目前事实、继续调查三段式已不足以引导舆论,要在公布事实、表达态度基础上首先考虑网民的关注点,重点回应网民关切,同时设置议题,引导舆论走向。在发布时机选择方面,要在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基础上,充分考虑舆论发展的拐点,抢占制高点。在表达方式方面,不能再单纯地采取我说你听的方式,而是要同时运用平等交流朋友圈等多种方式。如此等等,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新媒体,须臾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一是要以普遍联系的方法把握新媒体舆论动向。联系党和政府工作大局,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联系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更大发展在未来的态势,正视互联网背景下舆论场的复杂性,洞察纷繁复杂的网上现象,既看到正面又看到反面,既看到主导面又看到各个侧面,透过舆情表象看透事物的本质,牢牢把握网络动向和主导权。二是要以发展的观点来创新新媒体应用。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以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会不断出现新的形态。这些新的媒介形态会带来新的传播特点,聚合、分化网民群体,已有形态下的新媒体工作方式将随之发生改变,必须科学研究、加强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掌握新的工作规律。三是要以对立统一观点把握现实与虚拟。网上现象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和反映,但是负面的反映经常会被放大、渲染,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甚至完全是歪曲的反映。处理网络问题要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网下科学、依法解决问题,网上依法、有效管控和正确引导,才能确保网络舆论积极、健康。那种看到新媒体的监督就认为是网络没有管好的认识是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三、善于运用新媒体推动工作

利用媒体来教育群众、组织群众、鼓舞群众和指导工作,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一贯的工作方法。新媒体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时代特征,是时代为领导干部推动工作提供的新平台,也是最有效又最难驾驭的媒体。

善用新媒体引领舆论,凝聚民心。新媒体是实施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领导干部要多做善说,把工作的示范化成舆论中的示范,使网民信而认同。要积极、主动上网发声,带动正确的大多数传播正能量。要组织网络内容,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在今年庆祝建党95周年宣传中,走红网络的微电影《红色气质》、电视节目《马克思靠谱》,对共产党人景仰之情令网民共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吸引了年轻网民。

善用新媒体了解民意,服务群众。发挥新媒体实时在线、互动性强的优势,打造全天候服务群众平台。积极听民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实行网络问政。认真聚民智,把网民合理化建议纳入决策,推进网络理政。热情解民忧,把收集网民诉求转化到解决网下问题,强化网络执政。宿迁市开设鼎鼎有民网站,组织126家市直单位政务新媒体入驻,突出说民生、话城事、问政策、易生活目标指向,已经办理诉求贴文2万余条,成为领导干部服务当地群众的重要平台。

善用新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化解危机。对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要运用新媒体组织政策解读,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阵地。新疆自治区党委开通20万机关干部下基层微信公众平台最后一公里,传播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约请专家学者碰触涉疆敏感话题,针对暴恐案件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维护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善用新媒体发展地方经济,富裕群众。运用新媒体即时高效、联动协作的长处,正面解读当地经济发展新常态,共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鼓劲提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致富项目、技术和资讯,有力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开展网络公益和定向精准扶贫,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镇江市结合本地农情特色,运用新媒体资源大力支持农村淘宝项目开展,实现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广受群众称赞。

 

链接资料

新媒体发展的六大趋势

空间被极度压缩,交往速度越来越快。新媒体打破了原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空间的极度压缩使每个人所处的现实位置正变得无关紧要。在越来越多的事件中,身体可能是缺位的,但是人们却可以享有共同的体验。新媒体将身处不同物理空间的人整合进共同的虚拟场景,使得处于相同空间的人可以分离在不同的场景中,社会交往的线性模式被打破。

人的真实社会角色与身份被剥离,可以有不同的网络身份和角色。在新媒体空间内,参与者并不都依附于社会现实地位而存在,而是扮演想扮演的角色,发挥与在现实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作用。一个人可以用不同的身份、角色参与到网络中,表现出多重人格。

人们正在迈入信息推荐时代。新信息中介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加长了信息传播链。从简单的垃圾信息清除到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再到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互动和个性化筛选,信息被个人获知,并成为个人所在圈子中的共享信息,继而生产出新的热点,在传播过程中形成新的社会事件。

话语力分散,用户自主地位提升。新媒体朝着鼓励人人参与的方向发展,人们拥有了更加充分的表达权。民众在各种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消解了原有的权威话语中心。通过网络共享和分散资源的集中,网络速率和信息利用率提高,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

人的记忆方式和内容偏向发生变化。上网搜索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人们的记忆方式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性记忆在于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而不再是具体的内容。过去我们比的是谁记忆力好,现在比的是记忆方式。

传统构词法被解构。新媒体解构式的语言形成和传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恶搞、嘲讽、质疑权威成为新媒体中一种常见的内容风格。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正在从不同方面质疑传统话语权威。于是,新媒体通过对不同语言碎片的反规则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式的图景,建构着新的话语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为陈力丹)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