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16中期成绩单近日正式出炉。GDP增速6.7%,好于预期;消费对GDP贡献超七成,数字喜人;固定资产投资回落,民间投资则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国家统计局用“稳、进、新、好、难”五个字概括了宏观经济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温度差”还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乃至不同企业中。从地区来看,一些省市保持着稳定的中高速发展,重庆、贵州增速继续领跑,资源省份增速靠后,民间投资增速也呈现出东中西梯次递减、东北“断崖式”下滑的情况;从行业来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行业则步履维艰,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7%,原煤产量、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7%、1.1%;从企业来看,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前景光明,另一部分则出现经营困难,面临着被市场出清的可能。
在新旧动能持续转化的过程中,增速换挡不同步带来的分化在所难免,反差强烈、矛盾突出正是转型期的特有表现。面对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分化态势,需要我们摒弃单一视角、传统思维和固化标准。今年初GDP增速从点目标到区间目标的转变也提示我们,只要经济运行不突破“天花板”和“地板”,这种弹性的指标反而可以给予宏观政策更大的调控余地,腾挪出更多空间着眼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特别是惠及长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视分化,要有整体观。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分化明显加快。置身其中,能够维持平稳已是难能可贵。最新《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有110家企业上榜,更是前所未有地占据了前五强中的3个席位。一面看起来风和日丽,一面却又是疾风暴雨——近期美国以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存在不足、国家干预导致供应过剩和产能过剩为由,宣布拒绝在12月的WTO会议上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诸如此类来自外部的潜在威胁还在时时酝酿。
正视分化,要有辩证观。对于分化,需要一分为二看待。总的来说,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重视创新和质量效益的,发展态势都比较好;反之,压力都比较大。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趋势还将延续甚至加剧。某些条件下,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倒逼一些部门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分化很有必要,还可以形成新的机遇;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分化也有可能带来经济运行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
正视分化,要有发展观。分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变局下,部分行业是不进则退,部分领域却是不退则进。对于企业而言,分化格局有可能迅速颠覆改写:船小好调头,船大好顶浪,大企业疾速转向容易翻船,小企业超重负荷容易沉船。企业的灵活性是否足够抓住转型的机遇,承载力能否承受住转向的风险,都有可能决定行业格局是否会在顷刻间重新洗牌。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