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两个数据显示,在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猛增2.3万亿元之后,7月份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房贷规模继续快速膨胀。把信贷重点转向眼前看来风险相对较小的个人房贷,显示出银行在信贷投放方面,仍然偏向于低风险业务。这也意味着,在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企业运行困难的情况下,实体经济要想得到银行的支持,难度越来越大。
从将信贷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企业到不顾一切地给政府融资平台投放资金,再到不惜一切代价地把资金投向国有企业,直至现在又把支持重点转向个人房贷。自银行进入信贷规模快速扩张阶段以来,很少听到银行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更没有看到实体经济获得的信贷资金支持超过其他行业的数据。也就是说,尽管信贷规模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飞涨,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值得注意的是,就政策本身而言,自从利率进入下调区间,决策层就明确要求,信贷资金必须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倾斜。出台的降准降息政策,很多也是定向型、针对性的,都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要求基本被银行束之高阁。不然,数十万亿资金的投放,不可能再出现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困境的现象。
想一想,上半年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都是个人住房贷款,再加上基建投资稳增长,相当一部分新增贷款进入到基础设施领域,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新增资金还有多少。而目前,恰恰是最需要实体经济“翻身”的时候。因为,只要实体经济不“翻身”,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基础也就不扎实。纵然可以让经济稳下来,如果实体经济不跟上,也会“翻烧饼”。近两年的几次企稳,包括今年年初的“开门红”,都面临着这样的境况。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仅已经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措施会作用全失,而且稳增长的手段会越来越少。
也正因此,面对银行信贷资金快速流向个人住房信贷领域,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实体经济得不到银行资金支持的问题。尤其要重视的是,由于长期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即便支持也是融资成本极高,绝大多数实体企业正在步入有资金也不需要的矛盾局面之中。很多企业和投资者宁可拿钱去炒房,也不愿再追加投资,更不用说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了。结果,实体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走出困境的难度也更大。反映到银行身上,就是贷款放不出去,出现严重的“资产荒”,真正陷入到了恶性循环之中。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当金融的地位超越了经济,并起主导作用后,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也就颠倒了。关系一颠倒,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会陷入混乱,很难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如果再不对银行的信贷资金结构进行调整,再不强化银行的实体经济意识,经济金融的“双重危机”就会出现。有关方面必须对金融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对银行的信贷资金投放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机制。其中,支持实体经济必须是考核的首要内容。
(作者系镇江市质监局副局长、著名财经评论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