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带来的四大改变

发布时间:2016-10-08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廖建文 崔之瑜    
 

分享经济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直到最近,分享经济的概念才被彻底引爆。这是因为恰好在今天,技术、社会、经济的因素才万事俱备,使分享经济得以大规模兴起。分享经济产生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当商业要素内涵和关系在各个环节和层面都被全面更新时,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我们称之为商业民主化时代。

改变1:从大众市场到人人市场

过去大众市场的概念是一统化、规模化的,未来我们将进入到人人市场的时代。从大众市场到人人市场有两层含义:第一,每个人都会成为独一无二的市场,最终实现用集体的能力满足集体的需要。第二,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将逐渐让位于场景化、个性化的体验。

今天,规模经济正在演变成个人经济。Airbnb、小猪短租、途家等平台上的每一个房间,从装修风格到家具陈设,都是独特的。通过匹配多样化的供给与多样化的需求,细分市场的力度可以进一步精细到每一个人的市场,最终实现用集体的能力满足集体的需要。人人市场的另一层含义是从标准化产品向个性化体验的转变。体验的不同之处在于个性化与场景化。Airbnb、小猪短租等平台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和丰富的场景。在出行前,住客可以浏览网页,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小洋房、澳洲的独栋别墅、纽约的单身公寓,甚至是特色树屋中挑选心仪的住所;在旅程中,住客与房屋的主人——或许是模特、导演、研究生、退役运动员——交谈互动,深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在离开后,住客还可以回味这一段独特的经历,成为与朋友分享的故事。这是工业化的标准产品所无法满足的。

从大众市场到人人市场,意味着企业要对市场这个概念重新审视。从服务的对象来看,要从大众精确到个人;从满足的需求来看,要从产品至上转向体验至上。归根结底,这是个性化供给和需求的聚合、匹配,是用集体的能力满足集体的需求。

改变2:从资源集中到资源聚合

原来的商业模式也好,行业壁垒也罢,都是建立在占有和集中资源的基础上。未来资源集中将逐渐让位于资源聚合:一方面,重要的不再是占有资源,而是通过有效地连接个体与其他组织,高效地调动更加广泛与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企业活动不再局限于线性的内部价值链之中,而是基于外部立体的价值网之上。

在过去,占有核心资源能够提高竞争壁垒、扮演着护城河的角色。控制资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相对于外部市场交易,组织内部集中管理的交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使连接外部资源的成本不断降低。社会化的资源聚合正在取代组织内部的资源集中,释放出空前强大的生命力。UberAirbnb这些企业不占有、集中资源,而是聚合、调动资源,用轻资产模式产生放大效应,突破规模壁垒,赢得更大的舞台。不仅是资产,包括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在内的各个价值链环节也都可以社会化。

内部价值链耦合的竞争优势正在被社会化的价值网络所替代,这也意味着打破行业边界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价值不仅仅来源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活动,还来自于企业边界之外的产品、服务、合作伙伴网络等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我们称之为价值网拥有的范围总是有限的,而使用的半径可以很长。以所有权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相对单一,因为可以调动的资源有限,在价值链上深耕一处即为制胜之道;以使用权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则变化更多,因为可以组合的资源多样,收放自如。一旦企业的资产由,就像脱去了沉重的镣铐,灵活性大大提高。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都不拘泥于特定的价值链,而是向价值网络弥散渗透。

改变3:从中央协调到分布协同

过去我们的组织一直以科层制(尤其是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为主流形式。而分享经济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自组织的可能性:决策并非来自于中心,而是广泛分布的散点;行动未必需要事先计划、传达,而是可以出自即兴、自发的意愿。这种看似无序的组织逻辑却惊人地高效,推动分享经济有条不紊地指数型自我成长。

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组织内部的效率要高于外部的交易成本。但是它的一个重要假定是:位于金字塔顶核心决策者应该由最有能力的人担当,领导者必须有远见、魅力和胸怀。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容易,释放出巨大的群体智慧。我们会发现:最聪明的往往不是某一个诸葛亮,而是许多个臭皮匠组成的整体。反映到组织结构上,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层次分明的金字塔结构正在被瓦解、重构,转变为无中心散布式的网络结构。

在传统的出租车公司中,调度员是连接供需的中心节点,调度员的运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运输系统的效率。但在今天包括Uber在内的众多专车平台内,调度员的作用已经弱化甚至消失了,依靠散布的各个供需点的并行匹配,响应速度和整个系统的效率都得到了优化。这说明通过一定的机制,分布式的网络结构可以达到比中央集权更高的效率。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今天外部协同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低,协同正在走向大规模、实时化、社会化。此消彼长间,原本科层制的效率优势不断被削弱。

因此,决策不是来自于命令,而是出于自发自觉。从计划到即兴、从命令到自发,体现出的是组织与个人间关系的重塑。未来组织的功能不再是分派任务、监工、激励、控制,而是赋能——让员工的专长、兴趣和客户的问题有更好的匹配,激活每个人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实现自我工作、自我监督、自我激励。

组织这个概念本身正在被重新定义——决策的核心从中央转向分布;决策的执行从管理协调转向自发协同。组织越来越平台化,指挥控制的功能弱化了,被赋能的员工发挥的作用强化了。这样便诞生了今天的自组织形式。

改变4:从被动消费到主动产消

在市场、模式、组织之后,让我们在最后回到构成这些商业关系的最基本的单位——个人。

早在科层制雏形被提出之时起,关于人性在工业社会如何被异化的论述就从未停止过。人成为社会大生产系统中的一颗螺丝钉,失去自由、主动性和创造力;人与人的关系货币化、工具化,这就导致整个社会系统很容易被冲垮坍塌。今天,在分享经济的背景下,我们作为的角色和关系终于得以返璞归真:一方面,我们从被动的生产者/消费者转向主动的产消者,自主地参与到价值共同创造的过程中去。另一方面,我们也正在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地以银行的借贷记录(货币标准)来评判个人信用,而是综合地接收和考量个人在不同场景的社交记录(社会标准)。

长期以来,无论是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我们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作为生产者,我们遵循企业的生产计划,在社会大生产的机器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作为消费者,我们从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供给中进行选择,却极少有机会发声的所想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处于被理解和被满足的状态。分享经济的模式打破了生产与消费的被动状态,个体和群体可以同时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产消者),共同创造价值。Wikipedia上的词条编辑者同时也是另一些词条内容的阅读者;Airbnb上的房东可以在自己旅游时借宿其他人的房间,每个人是主动地参与到生产与消费的活动中去,得以脱离社会大生产机器的频率束缚,重归最本质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逻辑。这是个人摆脱异化的第一层含义。

个人得以从异化中脱离的第二层含义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重构。在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货币化的,判断个人信用水平的依据通常是银行的借贷记录。但是我们发现:今天个人在虚拟空间的声誉——基于社交平台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或许更能体现他/她的可信度。Airbnb在其平台上引入了一项重要功能:允许用户关联自己的Facebook(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账号。通过这一方式,租客和房东都能够迅速判断对方的脾气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找到与自己气味相投的同类。

国内许多的P2P平台也鼓励借贷者导入自己的社交账号、通讯录等,以此作为其个人信誉的重要判断依据,还有基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社区金融,都体现出了从信用到声誉的转换,人们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空间的行为和互动关系更真实立体。

由此可见,我们作为个人正在回归本真。从角色上看,我们从被动服从于社会大生产的生产者、消费者,转变为主动决定生产和消费形式、共同创造价值的产消者;从人际关系上看,我们对基于货币的信用记录看得更轻,对能够全面丰富展现个人可信度的综合声誉更加重视。虽然今天这还只是一个开端,但是沿着这个方向,我们或许能够有朝一日彻底摆脱工业化对人性的异化。

(廖建文系长江商学院战略创新与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创新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崔之瑜系长江商学院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节选自《财经》共享经济开启商业民主化时代一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