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已经落下帷幕,中国借助举办这次峰会的机会,不仅展示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完成了一次联合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实践,必将对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
2016年9月,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围绕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形成“杭州共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不仅掀开了国际经济高端对话机制新的一页,而且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构建进入新的时代。
经济全球化遭遇新挑战
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和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正是通过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应用,国际市场的边界不断得以扩大,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空前紧密。但是,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开始有所放慢,甚至有的时候出现逆转的现象,经济全球化几十年来第一次遭到严峻挑战。
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这对不少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商品贸易、资本流动的活跃性,甚至导致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裹足不前。美国智库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分析报告称,自2008年以来,整个世界贸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不再像以前那样持续增长,从而成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停滞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国际资本的流动也在明显放慢。尽管这两年世界性的投资有所升温,但2015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占世界GDP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的水平。跨境金融资产存量占世界GDP的比重在2007年曾经达到57%的峰值,其后就不断下降,2015年这个比重只有36%。
其次是双边或地区性的贸易结盟正在对全球性多边贸易机制产生威胁。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种种原因,加快了双边或地区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纷纷签订双边或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双边或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定,有的是基于特殊的地缘因素考虑,为了促进地区内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但也有的是基于重新建立地区平衡关系的需要,是地区竞争的一种工具。例如,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TPP)谈判及其签约其实是美国重返亚太和实现其亚太战略再平衡的一个重要举措,亲疏关系十分明显,一旦实施,签约国内部相互之间可享受优惠的贸易与投资待遇,而更多的亚太地区内国家和经济体则有可能面临贸易投资相对受歧视的对待。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双边或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面前,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贸易协调机制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此外,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导致欧盟正面临历史上最严峻的危机,加上难民潮、欧元饱受诟病等困难,欧盟这个世界上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得最远的经济共同体遭遇了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也是经济全球化遭到挑战的一个表现。
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能适应新格局
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也和眼下的全球经济治理出了问题有关。当前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与时代脱节,适应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暴露出自身的严重不足。
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国际经济制度框架基础上,一直受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反映不了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和利益诉求。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这三大国际经济机构,一直是维系现行全球经济治理的关键平台,但这种制度的设计以及三大机构的实际运作始终受美欧等少数西方国家主导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很少。长期以来,世界银行的掌门人总是由美国人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掌门人总是由欧洲人出任,这已经成了多年不变的制度性安排。当今世界,整个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已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越来越多地转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少数西方国家根本无力应对当前的世界性经济难题,G20的出现和日益崛起就是这种格局变化的集中体现。因此,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脱离了时代的要求,已经到了必须变革和加以完善的时候。
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还有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即利益的不均等、不公平,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不均等、不公平,而且也造成一国内部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不均等、不公平。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经济贸易规则照顾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且偏重照顾少数发达国家中跨国公司、资本和少数人的利益,造成即使是在少数发达国家财富也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的现实。按照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少数跨国公司能够轻松地在国际间大量避税,从而为资本积累了更多的财富。最近一二十年,许多西方国家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不是变得公平了,而是变得更加集中于少数人了。所以,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不同的阶层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的获得感差异也很大。英国的金融保险业在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有很大的得益,银行家积累起更大的财富,但英国的制造业和一般服务业却是另外一种感受,普通劳工甚至认为自己的经济地位在下降。当有机会来决定是留在欧盟还是脱离欧盟的时候,英国的银行家自然是坚定的留欧派,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多数英国人选择了离开,最终使英国这个欧洲大国脱离欧盟,成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G20正在转型为全球经济治理新平台
虽然在2008年之前就有了G20的概念及其框架,但那时仅仅包括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影响力十分有限。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在美国的倡议下,G20升级为领导人峰会,应对金融危机的协商合作开始在更大和更为广泛的平台上展开。从此G20机制建设不断深化,不仅有领导人峰会、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还有其他部长和副部长级会议,以及工作组机制和相应配套机制。工商峰会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配套机制,这使整个G20的合作机制大大得以丰富。
在2008年之前,全球经济治理除了三大国际经济机构等常设性的制度安排外,七国集团(G7)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对话协商机制。有了G20领导人峰会后,世界性的重大经济话题开始在更大的对话协商平台上展开。当初美国倡议G20升级为领导人峰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拉更多的国家一道应对金融危机,尤其是要借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力量。现在虽然不能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已经全部消除,但全世界面对的紧迫性话题已经转向持续增长、繁荣贸易与投资活动。G20自身也在转型之中,其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正在从短期政策向长期政策转变,从当初的危机应对向长效机制转变,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
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必然面对很多挑战和困难。一是自身经验不足,必须对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规则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二是少数发达国家对在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特殊利益不会自动放弃,一些国家仍然想继续主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必然有一个与其既合作又斗争的过程。相对于其他全球经济治理机制,G20是一崭新的平台,并不完全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充分利用G20这一合作平台,尤其是把握G20自身转型的重要机遇,充分主张利益,彼此加强协调,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G20的独特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开幕辞所言: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
G20杭州峰会最终达成了29项成果,是历次G20峰会中最多的。尤其是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可以说是书写了G20的一个里程碑。
共同构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新型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以平等公平为基础,以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个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必须对现行的经济制度框架和议事规则进行必要的改革,在改革中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反映国家在处理国际经济事务中的权力与责任对等。对于中国而言,首先是要争取自身更大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的参与权。中国多年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并且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获得更加重要的地位,今天的全球经济治理中必须有中国更大的身影。其次,中国还应联合其他国家为所有发展中国家谋取更大的利益,使全球经济治理让所有国家、所有人受益。习近平主席在G20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
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根植于多年来形成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其内部有着复杂的利益机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机构事实上已经对国际经济事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我们主张构建新型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并非要另起炉灶,彻底抛弃原有的经济治理框架,而是要对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进行改革和完善,增加新的力量和元素,以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要有更加开放的胸怀,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构建新型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以合作为动力,包括不同类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合作是必然选择,中国不仅要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合作,也要和经济发达国家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构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标。
当前,首先是要共同推动形成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态势。金融市场和货币的不稳定,是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最大风险,必须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加强密切合作,推动形成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稳定格局。其次是要推动形成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贸易和投资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助推器,什么时候国际范围内贸易和投资活动活跃了,世界经济也就繁荣了,现在的问题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受到抑制,各个国家应当联起手来加强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贸易和投资发展的治理格局。第三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加强全球绿色发展合作,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应当在这方面起主导作用。第四是推动形成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共同增进世界福利。包容增长、联动发展,是当前全球性的呼声,经济发展必须惠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惠及全人类,这是构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应当看到,全球经济治理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一定充满曲折和变数;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构建也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困难和矛盾一定不少。然而,合作与共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力量上升,是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基本特征,无论有什么曲折和困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是一个大的方向,中国与世界共同构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一条坚定不移的发展之路。
(作者系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政府参事)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