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意识不可少

发布时间:2016-12-09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刘根生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2016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指出,物联网正在加速进入“跨界整合、集成创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有人称之为“未来已来”。

在本次博览会上,智慧家居、智慧医疗等新事物,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世界因物联网更智慧,生活因物联网更精彩”。所谓“未来已来”,已经成了现实模样。

这不仅给产业和生活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也在提醒决策者善用未来价值决定现在发展方向。一项决策是否科学,不能只看当下价值,而要看其未来价值。一个地方能否靠走在变化前列取胜,往往就取决于是否能把“未来已来”意识贯穿于战略决策中。

2009年,当很多人对物联网都还看不懂时,无锡便凭借良好产业基础赢得了一个重大机遇——国务院正式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截至2015年底,无锡物联网企业已达1171家,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688亿元,增幅连续3年超过39%,成为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领头羊”。物联网业在无锡由“盆景”成“风景”,就与自觉运用“未来已来”思维和理念密不可分。

乌镇,以江南古镇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富有人情味的世俗生活吸引了无数游客。“修旧如故、管线地埋、地方传统文化挖掘、控制过度商业化”等做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古镇保护开发“乌镇模式”。乌镇又倾力打造国际化互联网小镇,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这也要归功于以“未来已来”意识做规划设计。

有报道描述了北方某新城区状况:宽阔笔直的大马路,一片片的绿化林和草坪,间或闪出的一个公园。然而,偌大的新城区只建了一条水泥管道,地下管网建设十分落后。结果,一场暴雨一片“海”。如果在规划设计中多些“未来已来”意识,不急着“出形象”,先“埋头向下”搞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又哪里会有今日缺憾。

强化“未来已来”意识,首先需要掌握科学理论。如果理论是正确的,就能预测出在同样条件下会出现何种情况。有正确理论指导,方能多些“先见之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掌握科学理论,就得自觉运用新发展理念来改造主观世界,使决策真正具有前瞻性,以免“经验决策”留下无穷后患。

强化“未来已来”意识,也要习惯于民主决策。几乎所有短视决策,都能在“一意孤行”中找到原因。面对“未来已来”,在重大决策中确保民主集中制名副其实已刻不容缓。各级主政者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千万别把“班长”当“家长”。决策成员则应各负其责,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在决策中多些“未来已来”意识的更深层意义还在于,既要干好在任见效之事,又要干好后任才能见效之事。诸多重大项目往往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少些“任期”意识,多些“接力”意识,才能以“未来已来”倒逼自己多干打基础、利长远之事。

(作者系南京日报资深评论员)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