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怎么讲美国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9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许文骏    

 

一直以来,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无可争辩地占据世界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坚力量,这当然得益于好莱坞讲故事的水平。

用套路讲述故事

黄金时代好莱坞发展出的类型片奠定了好莱坞百年繁华,如今,类型片已不复当日风光,但类型片的叙事套路一直为好莱坞所热衷,几乎所有电影都有套路可循,比如《阿凡达》实际上是高科技重装下的西部片。

好莱坞最典型的套路是个人奋斗。有人说美国是靠美国梦凝聚起来的国家,好莱坞被称为梦幻工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造各式各样的“美国梦”,即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人们经过努力奋斗便能取得成功、获得更好生活。美国梦宣扬在机会、权利平等的美国,无数平凡人物可以逆袭,实现自我价值。这无疑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也就成为好莱坞的热门套路,从上世纪《关山飞渡》《阿甘正传》到本世纪的《当幸福来敲门》《疯狂动物城》,用的都是这个套路。

普通人之外,超级英雄也是好莱坞的重头套路。美国自认为是人类物质和文化的领跑者,所以有带领世界的责任感,超级英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升级版,也是这种责任感的体现。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队长,他原本是二战时希望与纳粹作战却没通过体检的瘦小士兵,在注射实验血清后变成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他身穿美式星条战衣,手持国旗元素盾牌,神勇无敌地带领美军击败敌人,是彻底的美国精神代言人。超级英雄们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能保护弱小,一般他们都会有一套能够代表个性和超能力的制服,并且都会遇到挫折、跌入低谷,都会在战胜自己后才能战胜反派。超人、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美国队长几乎都是这个套路。

在“美国引导世界”意识之下,好莱坞科幻片、灾难片中会出现这样的套路:在与反派或自然灾害作斗争时,美国政府、美国总统甚至普通美国人会成为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英雄,如《独立日》《2012》等等俱是如此。

在好莱坞写实风格的影片中,凡是涉及揭露政治阴谋的影片,也有套路。往往由一个小人物来揭露美国“专政机关”如警察局、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的黑暗和丑陋,但最后都有神转折:出问题的是某个个人(往往是白人),而整个系统拥有自我侦查、修复和完善的能力。即便在某些影片中,政府居于绝对的反面(如《勇闯夺命岛》)也不是大问题,因为对于美国老百姓而言,丑化美国政府可以,丑化美国价值观却不行,违反这一原则拍电影就是自取灭亡。

此外,经久不衰的爱情套路也为好莱坞所热衷。框架不变,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人的组合可以衍化出各种版本的爱情故事:公主与记者的爱情是《罗马假日》,沉船上的爱情是《泰坦尼克号》,特工夫妇的爱情是《史密斯夫妇》……

靠特效渲染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对抗电视的小屏,好莱坞逐渐发展出大投入、大场面、大制作的大片模式。1977年上映的《星球大战》是里程碑般的存在,乔治·卢卡斯不仅创下票房新纪录,还为美国当代电影定下基调(应用视觉特效、瞄准青年观众、追求票房,如果成功就拍续集),更将影视后期特效发展成一个产业。那时,好莱坞还没有专门制作特效的公司,也没人专心研究特效,卢卡斯找遍美国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公司为《星球大战》做视觉特效,不得已,他只好组建了自己的特效团队——工业光魔。哪曾料想,如今的好莱坞,挑选一名合适的特效主管已经和挑选男主角一样重要,特效公司甚至成为好莱坞横行世界的核动力,而工业光魔也成为这一领域的巨擘。

动作捕捉技术、虚拟场景显示等技术不断革新电影制作方法,宏大的建筑、众多的群众演员可以由计算机生成了,纯数字角色咕噜诞生了,时间凝固、空间扭转等视觉奇观接连涌现,不断拓展人类想象力和视觉表现空间,刷新人们的电影观。除了与视觉效果紧密相关的计算机动画、合成、影像处理等技术以外,计算机技术还渗透到电影制作中的摄影、放映环节……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以一种最梦幻的方式去表现虚拟世界,让现实与梦境无缝对接。

好莱坞电影技术不仅有高度,还有厚度。图形图像处理的基础开发在美国属于普及科研范畴,几乎所有的好莱坞视觉特效公司都有研发部门负责研发内部软件,这也是美国大学、科研机构的热门研究领域,企业与高校紧密联系,互有往来,不断筑高技术城墙。更重要的是,美国计算机图形产业链相当完整,这极大地方便特效公司调动各种资源完成项目。在影片《加勒比海盗》里,工业光魔为了制作逼真的海水和漩涡,邀请了一大批物理学、数学和海洋方面的专家,对太平洋海域进行长达一年的遥感测量,得到丰富的数据,最终真实地模拟出海洋的汹涌波涛。

卓绝的计算机技术让好莱坞可以涉猎超级英雄题材。超级英雄源自上世纪中期风靡一时的漫画,美国人对其的痴迷不亚于中国人对武侠小说的痴迷,但受制于技术,在上世纪,除超人和蝙蝠侠系列外,像样的影视改编作品并不多见。这一情况直到21世纪才发生变化,漫威公司依次将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搬上大银幕,而其竞争对手DC漫画则让超人、神奇女侠、闪电侠次第出现,一并引爆全球的超级英雄热潮。

凭奥斯卡推广故事

在美国,电影首先是一种娱乐手段,票房是影片受欢迎程度的直观标准。当然,在高票房的同时,有艺术或技术上的创新就更好了,而这由奥斯卡金像奖来评判。

奥斯卡奖全称是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奖,这实际上是美国本土的电影奖项,在艺术性及国际化程度上远逊于三大国际电影节,但由于好莱坞全球电影中心的地位,这一奖项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奥斯卡奖的6000名评委均是业内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他们是美国主流文化的维护者,也是好莱坞最具话语权的人。评委多数年过花甲,与被提名者间至少相差一代人,与普通电影观众之间则可能相差两代人,这就注定奥斯卡奖的评判总体偏向保守,强调爱国、宗教、家庭责任等美国主流价值观。这在参评电影中的反映是:无论电影剧情怎么变,贯穿其中的价值观不变。战争片里,胜利属于美国;灾难片中,美国永远担负着拯救世界的责任;剧情片则以社会责任、敬业精神、家庭责任、个人成长为重……美国价值观表达始终意志坚定、姿态柔软地穿插于与时俱进的故事和画面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受到评委的青睐。

奥斯卡的诸多奖项中,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奖最能体现评委偏好。从2016年最佳影片《聚焦》可以清楚看出奥斯卡的价值取向。该片讲述波士顿环球报的《聚焦》专栏小分队,突破教会铁幕揭露神父集体娈童丑闻的真实故事,片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记者职业精神都是美国主流价值观所推崇的。上溯近几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鸟人》(2015年)、《为奴十二载》(2014年)、《逃离德黑兰》(2013年)、《艺术家》(2012年)……都能发现奥斯卡强化主流价值观的意图。

票房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奥斯卡是评委用价值观投票的结果。奥斯卡以自身影响力,鼓励和推广合乎主流价值观却不一定高票房的电影,由此,好莱坞坐收名与利,让美国故事传遍世界。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在站博士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