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南海风再起?

发布时间:2017-01-23     稿件来源:《群众》(下半月版)     作者:熊 洁    
 

2017年伊始,号称太平洋警察的美军就动作频频。先是炒作二战后首次美军海外航母新年第一周全部撤回本土。接着11日,美国《海军时报》宣布,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将于5日出海前往亚太部署,以继续在这个不稳定的地区强化美国已经可畏的海空力量。同天,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文——《美要在南海部署更多武器》,表示将想办法向该地区部署更多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比如机动火炮和机动防空飞弹。

一时间,“卡尔·文森”将在南海与“辽宁舰”相遇成为各大外媒炒作的噱头。由于正值美国总统换届的敏感期,美军此番调动,被外界解读为奥巴马当局意图保留其“亚太再平衡”外交遗产的最后努力。

2016:南海成热海

2012年前,南海问题,只是中国和南海周边诸国的一般性海洋权益摩擦。此后,由于域外势力,特别是美国的加入,一跃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热点问题。

2016年对南海问题而言,更是意义非常。除了沸沸扬扬开场、最终闹剧般收场的南海仲裁案,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开始大规模、全要素、战略性地介入南海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全要素介入。201634日美国海军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驶入南海,标志着其军事介入从单舰升级为战略威慑性的航母战斗群,且巡航常态化。第二,全覆盖介入。2016130日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柯蒂斯·威尔伯号驶入属于西沙群岛的中建岛区域12海里,标志着过去美国介入南海仅仅针对南沙群岛,现在开始涉及西沙群岛等地。第三,试图合力合围。美国支持域内相关声索国,并进一步调动亚太盟友力量,试图在东盟内部形成合围之势。2016215-16日美国-东盟峰会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召开,试图就南海问题与东盟发出一个声音,后因无法获得东盟成员国一致同意最终作罢。第四,内外联手。组织和支持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试图建立针对南海的美日澳印四国同盟。315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提议重启一个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海军组成的非正式战略联盟。尽管上述四国间并没有出现正式的联盟,印度也表示无意参与在南海的联合巡航,但上述几国之间的双边或三边合作已经形成,四国实际上已经向非正式联盟迈进。第五,南海问题的不可置换性增强。现今,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从战略高度将扼守南海视为牵制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命门”,很难用其他问题来换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让步。南海问题越来越多地作为独立议题出现在中美两国谈判的议程上。

可确定的特朗普:“美国优先”的价值逻辑

进入2017年,攸关南海问题热度的关键变数,非120日走马上任的美国新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莫属。

这位地产大亨以出格、极端的言论著称。从他竞选过程中以及当选后的言论可以看出其对外政策突显浓厚的现实主义思维逻辑:美国第一,国家利益至上;打破美国统治精英的全球主义共识,显著提升民族主义;利益需要交易,需要谈判;重振美国的军事实力,以实力促和平;双边主义高于多边主义,价值观让位于现实的国际安全利益。

这种“美国优先”的价值逻辑不仅让世人大跌眼镜,更让亟需加强全球治理合作的整个世界政坛担忧,无疑也将给中美关系以及南海问题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在竞选阶段,特朗普就强硬表示需要扩充美国海军军备,增加舰艇数量,以实力促和平。尚未入主白宫,特朗普已经通过推特多次公开谴责中国在南海的政策和行为。

基于这种现实主义逻辑,特朗普在组建新内阁的人事安排上很是煞费苦心。作为华盛顿圈外人,特朗普更有条件放下包袱另起炉灶,挑选观点相投的强硬派人物进入新政府担任要职。比如曾公然宣称中国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有联盟关系的美军退役将军迈克尔·弗林出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保守鹰派人士、众议员迈克·蓬佩奥掌管中情局;“对中国、朝鲜的威胁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并主张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政策上采用强硬手段的前中央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马蒂斯被提名国防部长。以上保守的鹰派人士进入特朗普内阁都极有可能给未来南海局势带来更加紧张的空气。

不可确定的特朗普:搅局成功的战术

一场让美国多家民调机构遭遇“滑铁卢”的大选,也让外界观察出特朗普搅局成功的战术奥秘,即“董事会外交”和“疯子策略”。

“董事会外交”。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特朗普信奉商业管理经验,不仅内阁充斥着身价不菲的“CEO,他自己也将总统理解为一个国家的CEO,国家和国家的复杂关系被他简化为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政府之间的交往就是董事会外交,而外交过程更被他简化为商务谈判。外界预测,商人逐利的本性恐让特朗普将国家利益置于谈判桌上,进行交易和讨价还价。与蔡英文公然通话,并随后在推特中反复提及中美贸易赤字、南海争端等,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即把中国当作一家竞争的企业,一切都视为谈判桌前可利用的筹码。按照这种思路,特朗普或许认为,把台湾或者南海作为一项可谈判的筹码,可以用于在其他领域进行交换,比如贸易政策、朝鲜半岛事务或者其他一些他希望取得进展的领域。这种逻辑在商界也许有用,但民族国家毕竟不是企业,国家的核心利益从来不可能用来交换。亟需警惕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双方缺乏战略互信。假装真实的外交发生在董事会的会议室里,这种行为的代价美国无法承担。

“疯子策略”。特朗普让自己看上去非常危险和不友好,并且变化莫测,从而威慑别国领导人,让他们在各种问题上作出让步。其“疯子策略”的逻辑类似于胆小鬼博弈,即狭路相逢勇者胜。最近特朗普的言行和任命似乎是随意乱出牌,语气强硬,近乎疯狂,但联系其丰富的从商经验和谈判经验,可以发现这些举动其实有章可循,别有用心,目标以出乎意料的言行打乱对手的节奏,震慑对方,以便在谈判中占得先机。特朗普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最敏感的地方刺激中国,并且立场极其强硬,都是遵循“疯子策略”的思路,以便为上台后与中国进行战略交易创造条件。

无论是“董事会外交”,还是“疯子策略”,看似疯狂却不能简单归结到特朗普的零经验或者无知的民粹主义。其实,他的背后有着十分强大的团队,汇聚了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所有高调且看似随意的惊人之举,事后分析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筹划。可以看出还未上台,特朗普已经将中国视为经济和安全的竞争对手,通过疯狂的言语,利用南海、台湾等焦点,试探中国底线。特朗普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些看似莽撞的行为未来有可能在与中国的谈判立场中带来优势,决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需冷静应对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预言,在特朗普上台后“不会一切如常”。目前其推特和公开言论表明,特朗普可能已经准备好对现有对华政策作出重大修改,葛来仪认为中美之间非常重要的爆发点就是南中国海,特朗普对中国在南海的“冒险主义”的容忍度更低。“新一届美国政府将和中国处处过不去。”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教授更加直言不讳。他警告称,两国关系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北京和华盛顿之间总体上的对抗情绪可能引发无法控制的事件。“最糟糕的情况是,双方可能发生军事冲突。这不是不可能的。”

对于特朗普上台所开启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期,美国前贸易代表米丽娅姆·萨皮罗给中国的建议是:保持冷静、做好适应的准备。她比喻:“这将像坐过山车。请系好安全带,抓紧了!”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更加需要主动灵活积极应对的态度。中国应当保持专注,清楚自己的目标,主动、创造性地思考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可能带来的新机会。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